经常失眠怎么回事?如何刮痧调理?

健康   2025-01-29 22:08   河北  


失眠似乎成了不少人的 “家常便饭”。夜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不仅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长期下来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中医认为,失眠并非单纯的 “睡不着”,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生理病理机制。今天,我们就从中医角度来探讨失眠,并分享如何通过刮痧进行调理。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中医将失眠称为 “不寐”,认为其主要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


心主神明,若心的功能失调,神明失养或被扰,就容易出现失眠。


而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若肝郁气滞,气郁化火,上扰心神,致失眠;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虚气血不足,心失所养,也会引发失眠;


肾主藏精,若肾精亏虚,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同样会导致失眠。


失眠的辨证分型



★肝郁化火型

症状:失眠多梦,性情急躁易怒,伴有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胁肋胀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分析: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火热之邪上扰心神,故而失眠多梦、性情急躁;肝火上炎,导致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肝经循行于胁肋,肝郁气滞则胁肋胀痛。


★心脾两虚型

症状: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分析:思虑过度或久病体虚,损伤心脾。心主血脉、藏神,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故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脾虚运化无力,则神疲食少;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所以面色少华。


★心肾不交型

症状: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舌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亢盛,不能下交于肾,形成心肾不交的局面。心火亢盛,扰动心神,故心烦不寐、心悸多梦;肾阴不足,髓海失养,则头晕耳鸣;腰膝失于滋养,可见腰膝酸软;阴虚生内热,出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等症状。


不同证型对应的刮痧思路



肝郁化火型


★头部: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重点刮拭头侧部胆经循行部位,如太阳穴、率谷穴等。


头部为诸阳之会,百会穴为督脉穴位,统领诸阳,刮拭此处可调节全身阳气,清利头目;刮拭头侧部胆经穴位,能疏肝理气、清泻肝火,改善因肝火上扰所致的头晕、失眠等症状。


★背部:沿足太阳膀胱经,从肝俞穴刮至胆俞穴。

肝俞、胆俞分别是肝、胆两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刮拭这两个穴位可调节肝胆功能,清泄肝胆之火,缓解肝郁化火的症状。


★胁肋部:沿肝经循行部位,从期门穴刮至章门穴。

期门、章门为肝经穴位,刮拭胁肋部肝经循行部位,能直接疏通肝经气血,调畅气机,使肝气条达,肝火得泄,从而改善失眠。



心脾两虚型


★头部:从前额正中开始,向两侧刮至太阳穴,再向后刮至头后部风池穴。

刮拭头部相关部位可调节头部气血,改善大脑供血,宁心安神,缓解失眠症状。


★背部:沿足太阳膀胱经,从心俞穴刮至脾俞穴。

心俞、脾俞分别是心、脾两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刮拭这两个穴位能补益心脾,调节心脾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心有所养,从而改善失眠。


★腹部:以神阙穴为中心,顺时针方向刮拭腹部,重点刮拭中脘穴、关元穴。

神阙穴为人体生命之根蒂,具有培元固本、健脾和胃的作用;中脘穴为胃之募穴,腑会中脘,能健脾益胃、消食导滞;关元穴为小肠募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功效。刮拭腹部这些穴位,可促进脾胃运化,增强气血生成,滋养心神。


★四肢:沿手臂内侧心经循行部位,从少海穴刮至神门穴;沿小腿内侧脾经循行部位,从三阴交穴刮至阴陵泉穴。

心经少海、神门穴可宁心安神;脾经三阴交、阴陵泉穴能健脾利湿、养血安神。刮拭四肢这些穴位,有助于调节心脾两经气血,改善心脾两虚所致的失眠。


心肾不交型


★头部:从印堂穴向上刮至百会穴,再从百会穴向两侧刮至耳上方。

刮拭头部相应部位可调节头部气血,宁心安神,改善心烦不寐等症状。


★背部:沿足太阳膀胱经,从心俞穴刮至肾俞穴。

心俞可调节心脏功能,宁心安神;肾俞能益肾填精,调节肾脏功能。刮拭心俞至肾俞,可交通心肾,使水火既济。


★腰部:重点刮拭肾俞穴、命门穴。肾俞、命门穴位于腰部,为益肾固本的重要穴位。刮拭此处可补肾阳、滋肾阴,改善肾精亏虚的状况,有助于心肾相交。


★下肢:沿小腿内侧肾经循行部位,从太溪穴刮至复溜穴;沿手臂内侧心经循行部位,从少府穴刮至神门穴。

肾经太溪、复溜穴能滋阴补肾,调节肾经气血;心经少府、神门穴可清心安神。刮拭下肢和手臂这些穴位,能调节心肾两经气血,改善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


来源:五行耳穴

排版:中医护理公众号

指南&PPT知护e课护士专属题库
护理公众号视频号知护网APP护士微信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知护网APP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学习交流平台,实用、专业、权威,以专家PPT、图文、彩视频等展示我国中医护理临床经验和发展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