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示新时代中医护理人精神风貌,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关于开展“我的中医护理路”分享展演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动情讲述自己与中医护理的故事,诠释出中医护理的独特魅力与临床价值。现将评选出的7份推荐作品进行展示。
故事起源于20年前2004年的某个中午,那天我收到了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北京中医药大学!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毕业后我顺利地来到了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进行工作。有着国内顶级中医专业院校,4年本科全日制学习的经历,我对未来的工作信心满满。应该是没有什么能难倒我的!
没想到!进到科里,我的自信就被急速打脸了。打脸的过程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小毛病”。在皮肤科有这样一种疾病,大家俗称“缠腰龙”,医学上叫做带状疱疹,它因病毒沿神经走形外发于皮肤而形成疱疹,并伴随明显而剧烈神经痛。它最大的特点是“痛”,神经损伤的疼痛叠加皮疹局部疼痛,让人们把它描述成与三叉神经痛、癌症疼痛并称的人类三大顶级疼痛。女同志它说疼过生产痛,不堪回首;男同志说它超过十级痛,不能忍受。当我第一次看到患者们因为带疱痛苦的神情时,我的四年所学仿佛没什么用处……
就在我迷茫自我怀疑的时候,入科教育让我有了信心。在面对所有新人的入科教育上,我了解到我所在的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在带状疱疹护理上有独特技法,这就是充满中医特征的“邮票贴敷法”。我们与保留水疱疱壁,让水疱自行吸收传统的西医疗法不同,我院根据水疱性质大小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去除疱壁及疱内容物,缓解局部胀痛,之后将一张张邮票大小的纱条蘸取药液贴敷于渗出裸露创面上,以保护创面促进愈合。虽然“邮票贴敷法”每次换药少则贴敷十几张,多则上百张,耗时费力,但是该方法能起到人造皮肤的作用,既能抗菌,伤口恢复也快,贴敷和剥离的时候也能减轻患者疼痛。该方法起源于80年代我院皮肤科,经过一代代皮肤科护理人的实践,丰富了贴敷尺寸、贴敷材料、贴敷药剂,“邮票贴敷法”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在传承技术和责任的同时,传承在实践中创新的精神。科室的护理前辈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确保传承的技术更好地服务患者。”在临床工作中,面对大量慕名而来的重症皮肤病患者,刚工作的我内心十分紧张,总怕自己技术不熟练,给患者增加痛苦。我的前辈赵国敏护士长和龚永红老师用精湛的技术给我吃了粒“定心丸”。老师们不仅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清除疱壁、清洁皮损表面分泌物,如何根据创面进行纱条的裁剪、使用邮票贴敷法覆盖创面。还利用休息的时间,给我讲解专业的皮肤病知识,从西医学的病理位置、解剖结构,到中医学“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基本原则,无不深入浅出,让我受益匪浅。前辈们实实在在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幻化成了平复疾病的神奇!我的科班出身,不应该是枷锁,应该是助力!前辈们的实践经验,要靠我们来发扬光大!
方向明晰了,工作有了动力,同时挑战再次降临!病房收治了一位坏疽性脓皮病的患者,她因为不明原因的右下肢脓疱、溃疡伴有剧烈疼痛入院,查体可以见到散在脓疱及三处溃疡面,其中最大的溃疡面可达10cm×20cm,深度0.5cm,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一种皮肤病,这种严重的病症我当时从未接触过。我使用常规的清创和贴敷方法,虽然疼痛有所减轻,但是创面愈合不是特别理想。我又求教老师,她们又给我讲了“锁口皮”的概念和赵炳南先生的引血疗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和医生沟通后调整了创面处理方案,去除了“锁口”,加用针刺引血。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创面很快完全愈合。患者露出久违的笑容的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医护理的力量与魅力——它不仅能够治愈身体上的疾病,更能温暖人心、激发生命的力量。
我们科室每一位年轻护士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们的传帮带,护理治疗虽然结束了,但是护士的职业成长才刚刚开始,两位老师给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仅要完成临床工作,也要在科研上有所建树。在他们的支持和指导下,我记录整理了该病例的护理过程,她们还在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等方面帮我进行把关,最后我写了一篇个案报道,并在中华护理上得以发表,帮我开启了科研之路。老师就如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我们科室不仅重视临床和科研,同样也支持教学工作,科室作为北京市内最大的中医皮肤科病房,护士日常工作也很繁重,但是科室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我于2017年取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2023年取得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资格证,后续多次参加院内我院院内实习生、新入职护士教学讲课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必修和选修课的课堂授课。
在与这群年轻学生沟通交流中,我发现时代在改变,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护理也在更新换代,书本更新的速度远不及临床发展来得快。通过我临床知识和经验的讲授,让学生们更加生动地理解了皮肤科护理和护士这个职业。“实践出真知”,帮助学生在理论与临床之间搭起一座坚固的桥梁,做出正确的引导,是我们临床一线老师最重要的任务,看到她们的成长和提高,我感到很欣慰,也很有成就感,在这个时候,我更理解了传承的意义。
回顾这段中医护理之路,我收获了知识、技能与经验,更收获了成长与感悟。2004年那个种在我心里的那颗种子也已在中医医院的土地上扎了根、生了芽,并开出来一朵朵璀璨的小花。我深知,中医护理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需要不断学习、实践与创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化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同时,我也将积极探索中医护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新模式、新方法,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热爱、勇于探索、不懈努力,中医护理这朵古老而绚烂的花朵一定会在新时代的春风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
排版:中医护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