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奄包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健康   2025-02-11 18:26   湖南  



中药热奄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评估

1



①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②患者体质及热奄部位皮肤情况。

③心理状况。

目标

2



通过中药热奄外敷达到消肿止疼,活血化淤、消肿利湿、通经走络的作用。减少疾病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的程度。

【小编推荐好课】


禁忌症

3


1. 皮肤对该药物过敏者、局部皮肤病损禁用。

2. 妊娠期禁用,哺乳期、经期妇女慎用。

3. 不明肿块、出血倾向慎用。

4. 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

告知

4



①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②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的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③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泡


物品准备

5



治疗盘、药桶、配置好的中药、布袋、毛巾、治疗巾、必要时备屏风等。


操作程序

6


1. 辨证选药。

2. 将备好的药物稍打碎,装入棉布袋内,扎好袋口。袋分:特大(15X15cm)、大(10X10cm)、中(5X5cm )、小( v 5X5cm) 四种型号,将袋口扎紧。

3将药袋置于蒸锅或微波炉中加热至50°左右。

4敷药初,先轻提药袋,使其间断接触皮肤,至温度适宜时将药袋热敷患处。

5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可重复加热使用,用后晾干。


护理及注意事项

7



①询问病人情况,有无不适,及时处理。

②留药20-30分钟,勿剧烈活动。留药时间结束,揭开被子,祛除药包,擦干局部。

③温度适宜,不宜过烫,一般温度为:50—70 ,用药时间每次应间隔5小时。

④冬季注意患者的保暖。


中药热奄包评分标准


目标:通过中药热奄外敷达到消肿止疼,活血化淤、消肿利湿通经走络的作用。

项目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分值

扣分

扣分原因

人员

着装规范,举止端庄,洗手,戴口罩                    

5



用物

治疗盘、药桶、配置好的中药、布袋、毛巾、治疗巾、必要时备屏风等。

5



环境

清洁、宽敞、便于操作,避风

2



病人

评估患者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患者体质,热奄部位皮肤情况及心理状况。

2



与患者沟通解释操作目的,告知注意事项。

3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诊断、再次解释,洗手,戴口罩,合理体位,充分暴露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拉好屏风。

3



定位

再次核对,遵医嘱确定热奄部位。

10



取穴部位

暴露热奄部位,清洁局部皮肤,准确取穴。

15



取出药包,用毛巾包好,注意保暖。

10



将药包放于相应穴位上,温度适宜50至70℃。

10



用治疗巾将药包好,盖好被子。

5



观察

观察热奄部位皮肤情况及患者有无不适。

5



整理

整理衣着,取舒适体位。

5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记录。

5



质量评定

操作正确,熟练轻巧,患者局部皮肤有无损伤。

5



沟通有效,关爱病人,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关照患者感受。

3



流程合理、用物处理规范。

2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签名




来源:“中医护理”整理

排版:中医护理公众号

指南&PPT知护e课护士专属题库


护理公众号视频号知护网APP护士微信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知护网APP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学习交流平台,实用、专业、权威,以专家PPT、图文、彩视频等展示我国中医护理临床经验和发展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