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筑基,填补中国菌物主题纪录片空白
Q
林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这部关于菌物的纪录片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部纪录片诞生的背景吗?
林文飞老师:菌物纪录片不好拍,因为前提就是你得认识眼前这些菌物,没有学术背景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所以,这部纪录片是在我的全程参与和学术主持下进行的,希望能填补中国菌物主题纪录片的空白。在拍摄过程中,我还邀请了国内多位顶尖菌物学专家参与,包括几位院士,弥补了拍摄者对菌物知识严重缺乏的短板,历时两年时间才完成。
《菌物王国》拍摄团队进行野外拍摄
正是有这样的学术背景,摄制团队才克服了重重困难,用镜头记录下了超过170种野外真菌的曼妙身姿与独特生境。他们深入百山祖国家公园的原始森林,用无人机航拍、延时摄影、微距摄影等多种技术,终于捕捉到了菌物从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到子实体形成的全过程。其中,直径达到半米的“邦氏多孔菌”、个头超过半米的“脱皮大环柄菇”、包裹着一层“果冻”的“中国红美口菌”等等珍稀菌物,都成为了镜头里的璀璨明星。
导演周勇(左),总撰稿张海龙(中),学术指导林文飞(右)
经过长达两年的拍摄后,在严谨的学术审核下,又进行了长时间的后期制作,包括剪辑、配音、配乐等环节。最终,在无数次的修改和完善后,这部纪录片于2023年11月正式完成,并在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丽水电视台以及央视频、B站、新浪微博、腾讯视频、易菇网等网络平台向全球推广。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Q
拍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林文飞老师:拍摄中最大的困难是专业知识的缺乏和野外拍摄的荒野挑战。为此,我不仅带了一群学生参与,还邀请了庆元当地的专业摄影师胡礼贵全程加入。年轻的胡礼贵,不仅是自然摄影领域的佼佼者,更因身为庆元本地人,对家乡的菌物生态有着深厚了解和独到见解,也因为这种地缘优势而有了长时间身处野外拍摄的条件。大家看到影片中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画面,均出自胡礼贵老师之手。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那句著名的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自然生态摄影,从来不欢迎那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投机者,你必须沉下心来才能看见自然界当中那些随处发生的奇迹。
《菌物王国》纪录片画面
我们创造了一个“菌联网”的完美叙事
Q
为什么这部纪录片好看,成功的秘密还有什么?
林文飞老师:这部纪录片之所以好看,学术严谨是前提,拍摄精美是手段,但整体叙事才是重点,这个“三位一体”的表达系统是我们成功的根本路径。我们这部纪录片的总撰稿张海龙,为我们这部片子创造了一个“菌联网”的完美叙事体系。张海龙老师是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长三角纪录片创研中心特聘专家,担纲过多部央视纪录片策划及总撰稿,他把我们的学术语言转译成公众都能听懂的语言,又为这菌物这自然界中最神秘的生灵创造了一套诗意的表达体系。
《菌物王国》纪录片总撰稿张海龙
我们有一个超级强大的专家级“蘑菇圈”
Q
这部片子得到了很多专家的支持和认可,可以跟我们具体说说吗?
林文飞老师:为了提升并确保这部纪录片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我特意出面邀请了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郭良栋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担任纪录片的学术顾问。
中国菌物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药用菌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林文飞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
我邀请专家回自己的家乡百山祖“采蘑菇”
Q
这部纪录片的主要拍摄地是在百山祖,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里吗?
林文飞老师:其实,我从小生长在浙江丽水庆元县,我深爱着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各种生灵,不接受任何人对这块土地的轻慢与戏弄。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坐拥江浙地区最高峰。这是中国17个最具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垂直分布着华东最丰富的生境。庆元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发源地,庆元的“林菇共育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早在800多年前,先民吴三公发明剁花法种植香菇开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就已悄然融入世代庆元菇民的血脉中,这也是我决定为家乡策划拍摄这部菌物纪录片的初衷。
多位专家前往百山祖进行指导
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菌物王国》主题活动现场合影
《菌物王国》纪录片观影现场
正因如此,纪录片《菌生万物》在央视17频道播出后,才引来了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中国科学院庄文颖院士,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良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等顶尖专家的纷纷点赞。
该纪录片的拍摄在中国菌物学的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历史上,系统地对菌物这一生命世界,向全民进行了一个更加科学的解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 李玉
通过在自然界中拍摄的菌物的多样性。《菌生万物》开创了用高水平的影像记录和展示菌物多样性的先例,将更加有利于推动菌物物种的保护和科普宣传。纪录片展示了钱江源-百山祖公园中丰富多彩的大型菌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该纪录片既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又具有爽心悦目的观赏性,对全面了解钱江源-百山祖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宣传菌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提高民众对丰富多彩菌物世界的认知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郭良栋
《菌物王国》纪录片画面令人震撼,比如蘑菇生长和枯死、孢子在空气中散播、黏菌生长等画面。优美的解说词,比如道生一、一生二……让万物复归于尘土、菌物是改变一切的洪荒之力、菌物是生命轮回的不息动力、菌生万物、菌联网等等。既表达了生命科学的内涵和理念,也容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该纪录片内容丰富、娓娓道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于宣传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菌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杨祝良
《菌生万物》很好地记录了大自然当中的菌物,并科学阐述菌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作用。 我用精、准、美三个字来概要评价:
精 纪录片从菌物在森林中的生态位、生态作用、生态价值作为切入点,介绍百山祖园区中各类菌物,素材丰富、生动,就地拍摄,静动结合、图文并茂,不离主题,不拖泥带水。
准 纪录片中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或是专家们的评述都十分准确地表达了菌物多样性的实际情况及其独特的重要价值。
美 纪录片从不同的视角拍摄,显示菌物之美、自然之美。
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 图力古尔
纪录片的拍摄成功,填补了我国真菌纪录片的空白,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中真菌多样性科学普及的一件优秀作品,堪称典范,意义非凡!纪录片集科学性、艺术性、知识性、科普性为一体,展现出了百山祖园区丰富多彩的蘑菇世界,使观看者完全融入自然美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梦幻般的蘑菇世界。
—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
菌物学报主编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戴玉成
百山祖园区生物多样性纪录片的成功拍摄,为我国增加了一部优秀的作品。她很具体——每个科学知识点都以保护区实景画面来取景;她很精美——每个画面都是那样的漂亮;她很生动——每句解说词都是那样的形象、贴切和通俗易懂;她很科学——每个生物的介绍都经专家审阅;她很震撼——每个视角都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力量!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菌物学会第五、第六届副理事长
第七、第八届理事会菌物多样性与系统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泰辉
过去,关于植物和动物的科普文字及视频已经比较多,如何对菌物进行更好地科普,是业内同行比较棘手的难题。《菌生万物》正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菌物科普纪录片。该纪录片以精美的画面展现了神奇的菌物世界,不仅能增加公众对菌物的认识,而且对保护及可持续利用菌物大有裨益。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
海南师范大学教授 曾念开
作为一名菌物研究者,见到国内同行能够制作出如此震撼人心的菌物纪录片感到十分激动与钦佩!该纪录片制作精良,是制作团队不懈努力与辛苦付出的结晶,带我们领略了百山祖国家园区形形色色的生物尤其是菌物的壮美、神奇,带我们去探索、揭开了神秘的菌物世界。
—中国菌物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副研究员 李海蛟
《菌生万物》的拍摄水准非常高,镜头美轮美奂,相较于国际上拍摄的菌物类纪录片,该片更胜一筹。
—CCTV-1《瞬间中国》栏目组导演 程晴晴
这是一部高度浓缩、荡气回肠的菌物王国演化史,是中国首部全面展示菌物多样性的纪录片。
这些神秘又绝美的菌物,是我们平时看不到也很少去关注的,团队历时两年,跋山涉水穿越原始森林,用延时、微距、显微摄影手法,走进菌物的王国,了解菌物的起源及生命机理,营造了百山祖国家公园一平方米生境上的奇观,构建了浩渺的“菌物海洋” 让人震撼,让大家感受到菌物和植物、动物一样,世是充满活力的生物。最难能可贵的是,专业的菌物学知识,在撰稿鬼斧神工般的文字雕刻下变得娓娓动听、浅显易懂,透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理,让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纪录片导演 浙江纪录片协会理事
浙江广电集团之江纪录频道、党建节目部主任 焦征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