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评论】崔永平|不可忘却的历史教训——观革命题材年代剧《西北岁月》有感

文摘   2024-11-26 06:43   北京  

不可忘却的历史教训

——观革命题材年代剧《西北岁月》有感

 

文/崔永平

 

最近,央视综合频道正在热播大型革命题材年代剧《西北岁月》。该剧全面再现了陕北红军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铁血历史,充分展现了以刘志丹、习仲勋同志为代表的革命者从1927年至1952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完整的革命历史画卷。

随着剧情的发展,一大批陕北根据地和红军创建者如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高岗、王世泰、唐澍、张达志、谢青天、吴岱峰、阎红彦等革命先辈鲜活的形象再现银屏,使人们感到格外亲切。

该剧采用接地气的叙事方式,能够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风云变化的时代,深刻感受到革命者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电视剧一开篇,银屏就出现了沟壑纵横,枯枝漫野,恢弘而厚重的黄土高原。就在这苍茫的沟壑之间,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引领着长长的队伍。队伍中有戴红五星八角帽,穿灰军装的,有穿灰布褂的;有扛枪的,有背刀的,他们跟着红旗大步向前,意气奋发……他们都有一个信仰,就是为了革命;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为了不受欺负,让穷人能吃饱饭。就在他们“闹”得正欢的时候,上级突然开始了“肃反”。于是便出现了一个缺乏人情味的“顾林”,随之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左倾”与激进。

电视剧中,顾林、方一江一伙先是开始查田,当他们查到了李老汉家有多余粮食时,就认定李老汉是地主,李老汉儿子李三娃与查田工作组理论,结果被开枪打死。当地干部徐列出面制止,也被认定为“反革命”被逮捕入狱,最后迫害致死。这还不算,顾林还以陕甘苏维埃主席的名义发出一封信,要求红二十六军的领导干部都来开会,结果他们就把这些人都抓进了监狱。习仲勋得知后前来理论,结果也被关进了狱中……如此严重的“肃反”运动,一度使红军内部草木皆兵,人人自危。看到这里,许多观众义愤填膺,愤愤不平,甚至发出质疑,难道红军就没有“王法”,任这些人为非作歹?

当时陕北的情况确实很严重。据中共中央1942年发布的《关于1935年陕北(包括陕甘边和陕北)“肃反”问题重新审查的决定》中描述:1935年9月17日,中央派驻西北代表团主持召开了联席会议,成立了以朱理治、郭洪涛为正副书记的陕甘晋省委,戴季英(电视剧中 “顾林”的原型)担任西北军事革命委员会政治部保卫局的局长。从此开始,他们执行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使“肃反”工作扩大化,错误地逮捕和错杀了包括高级指挥员在内的许多同志。如刘志丹、高岗、张秀山、杨森、习仲勋、汪锋、马文瑞等一大批陕甘边根据地的党政军干部,这些人分别被扣上“右派”和“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关押起来;红二十六军营以上干部和陕甘边苏区县以上干部几乎全部被捕,被关押在瓦窑堡(今子长县)的汇川通里。他们实行逼供信手段,致使200多人被错杀。西北根据地一度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

就在这关键时期,中央红军直奔陕北而来。中央红军一到吴起镇,得悉西北苏区发生错误肃反的情况后,立即派人了解情况,进行了制止。随后又派党的审查委员会书记董必武、组织部部长李维汉、宣传部部长秦邦宪、国家保卫局执行部长王首道、中央军委保卫局科长刘向三等同志组成党务委员会,前往陕甘晋省委驻地瓦窑堡,负责查处肃反事件。

11月3日,中共中央在下寺湾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了郭洪涛和西北军委主席聂鸿钧关于西北苏区、西北红军及其作战情况的汇报。11月7日,中央决定彻底纠正之前的错误做法,将刘志丹等被捕同志全部释放。11月中旬,中央任命刘志丹为西北军委后方办事处副主任兼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东征时又任命为红军北路军总指挥、红二十八军军长),从而使西北根据地转危为安。同时,对西北军委会主席聂洪钧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保卫局长戴季英给予党内最后警告处分。张闻天、周恩来和毛泽东亲切接见了刘志丹等同志,并安慰和鼓励了他们。

其实,当时红军中出现肃反“左”倾错误的,不止陕北根据地一家,许多根据地都不同程度出现了肃反的“左”倾错误。其中红四方面军中发生的“白雀园事件”更是骇人听闻,徐向前元帅曾在《历史的回顾》中对此事件有这样一段描述:“官兵总数为15000人的红四军,被张国焘肃掉了2500多人。此后,肃反又向地方政权蔓延,屠杀一直持续到1932年夏天,并波及了街巷、居民,富农及别的成分,无故被杀在一千五六百人以上……”说明当时王明的“左”倾路线确实害人不浅!而且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倾冒险主义和抗战时期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曾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中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红军逼迫开始“长征”的原因,就是当时临时中央的“左”倾错误,以及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制定的错误军事方针所造成的。

电视剧《西北岁月》演到抗战时期,顾林和方一江等人在康生的支持下,再次发动了“防奸审干”和所谓“抢救失足者运动”。他们不但不吸取上次肃反时的血的教训,而且更加猖狂,更加为所欲为。他们在绥德地区进行“防奸锄奸”工作时,竟然把绥德师范一个12岁的女生刘国秀说成是特务,让这个稚气未改、连“三青团”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女孩屈打成招,自称是“特务”。还武断地把从延安派来的进步青年聂眉初也认定为特务,因为聂眉初的舅舅是特务,所以她也是特务——他们的思维逻辑就是这么简单。这个涉世未深的青年在他们的严刑拷打和逼供下,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特务”。一时间,绥德师范再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心惶惶。

后来,振奋人心的画面终于出现了: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曾经深受“肃反”迫害的习仲勋同志挺身而出,他以绥德地委书记的身份,毅然决然地站出来跟这些错误路线进行斗争。他不但理直气壮地命令顾林和方一江等人纠正错误,立即放人,而且还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斩钉截铁地承诺:“这一辈子,我习仲勋绝不犯“左”的错误,绝不整我们自己的同志!”经过与顾林、方一江等人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最终彻底纠正了这次“防奸审干”和“抢救失足者运动”中岀现的一系列错误,挽救了刘国秀、聂眉初等一批无辜的师生。观众也终于轻松地舒了口气。

看完《西北岁月》,人们不禁要问:电视剧里的“左”倾错误是不是只是“曾经”的事情,后来就没有了?其实不然。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曾多次发生过“左”倾和右倾的错误思想和路线,使我们党蒙受了不少的损失,走了不少的弯路。时至当今,我们仍然不敢说“左”倾思想和错误已经绝迹。那些不实事求是,不关心群众生活,嘴上喊着“爱国”“爱民”,心里却完全不顾及群众疾苦,高高在上,华而不实的行为,都是新形势下“左倾”思想的翻版。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历史,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对过去的警示与反思,更重要的是如何吸取历史的深刻教训,使当下的路走得更稳、更远。在当今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尽量做到少犯或者不犯“左”倾错误,使我们的各项事业尽量少走弯路,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崔永平,甘肃古浪县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先后在工商银行金昌分行和甘肃省分行从事人事教育、纪律检查等工作。爱好文学,曾在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游记等各类文章数百篇,出版个人传记性文学《往事记忆》不忘乡愁部。

往期回顾

【随笔】崔永平|流淌着的故事

【随笔】崔永平|兰州有块“佝偻碑”

【随笔】崔永平|读千古名篇,度风雨人生
【随笔】崔永平|金戈铁马筑军魂——追记秦基伟将军88年前指挥临泽保卫战
【随笔】崔永平|第一次穿“行服”
【随笔】崔永平|在都市喧嚣中若隐若现的兰州方言
【三周年特稿】崔永平|从“丰融”中读“春秋”——《丰融春秋》三周年记
【历史故事】崔永平|古代文人的轶闻趣事(四)——李清照之春意悠悠
【历史故事】崔永平|古代文人的轶闻趣事(三)——一场假意谦让成就了一篇千古美文
【历史故事】崔永平|古代文人的轶闻趣事(二)——苏小妹三难新郎
【历史故事  随笔】崔永平|古代文人的轶闻趣事(一)——张先“老牛吃奴嫩草”
【随笔】崔永平|穿越时空的对话——梦游敦煌悬泉驿站记
【随笔】崔永平|从“湘江夜话”到“抬棺西征”看左宗棠的历史传承
【八一特稿】崔永平|文友圈里“兵”味浓
【八一特稿   纪实】崔永平|鹰击长空战顽敌——追记抗日战争时期的兰州空战
【随笔】崔永平|“大帮驼铃”名扬天下
【时评】崔永平|机关算尽千条计  借刀杀人梦难成——简评俄乌冲突

【纪实文学 ●人物故事】崔福林、崔永平|一个黄埔学子的曲折人生

【随笔】崔永平|漫话兰州(二)——兰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不会落伍

【随笔】崔永平|漫话兰州(一)——兰州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她的超凡脱俗

【史海钩沉】崔永平|夜半枪声划长空——追记“兰州事变”的背景经过及结局

【随笔】崔永平|一抔荒土苍梧泪,百尺高楼碧血碑——由一块诗碑引发的悲悯故事
【纪实】崔永平|孙女的成长记忆(八)——给奶奶讲笑话
【纪实】崔永平|孙女的成长记忆(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丰融春秋
原创首发:散文、诗歌、小说、随笔、游记及图片等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