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桃花峪的春天》有感
作者
刘英来
昨天,接社区通知,我观看了新绛县蒲剧团的《桃花峪的春天》首场巡演。这是一部生态环境保护题材的新编戏曲。
这部剧观后,感触很大。
两利相衡选其重,两途相较择其远
这个山区村庄位于山西省中条山麓中段。山高沟多,平地很少。农村经济发展不太好,但是,这个村山上的石头,非常适合开采提取镁元素。于是,该村招商引资,办起了炼镁厂。镁厂老总投资几千万元开山炸石,全村男女老少,多数人都到镁矿干活,每月有工资收入,大家都很高兴。
可是,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以后,该市生态环境局派工作人员到该村帮扶脱贫。
但是,好事多磨,矛盾跌宕起伏。
剧中的桃花峪村村民,几十年来靠山吃山,开办镁厂,粗放式发展,掠夺式开发。虽然暂时解决了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但是,造成了环境严重污染,资源浪费,也给一些村民带来了无法医治的伤病。有的被开山炸石炸死,老婆还年轻就另外改嫁到别村,剩下一个儿子,吃“百家饭”长大,近40岁了还结不了婚。不少村民因为粉尘吸入太多,得了“肺心病”,整天咳嗽、气喘,刚富裕一点为治病又返贫了。更严重的是,多年来,适龄青年报名参军、考大学、找工作,均因为体检不合格,实现不了愿望!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桃花峪村的进步发展。
市局帮扶干部来到村后,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职业敏锐度,决定暂时关闭镁厂,帮扶企业改造升级。
但是,相当多的村民想不通,并在镁厂老板和村主任的鼓动挑唆下,认为帮扶干部“砸了村民的饭碗”,到市纪委上访告状,造谣攻击帮扶干部,甚至把帮扶干部打伤住院,镁厂老板重金贿赂,企图制止帮扶干部偃旗息鼓,改变决定。
最后,在市、县、乡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公安介入,严惩了打人者,帮扶干部提出了把镁厂搬迁到县企业开发区,环保设备达标后复产,并根据山区特点,整合资源发展文旅、果树、小杂粮产业,在走访农户、说服群众、帮扶干部出资为村民体验等一系列艰苦细致的工作后,该村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从此剧使我们认识到,一个村或者一个人,在利益面前,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多种利益相衡,必须要选择重要的、长远的利益去奋斗,这样,才有可持续性,才能越奋斗越好。
一定要认真学习,与时俱进,提高鉴别选择能力和科学的价值观取向
见多识广,才能行稳致远,决不能鼠目寸光,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
要多维度思考,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一条路走到黑”
现在,不少人的思维模式缺乏辩证唯物主义。核心是不能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比如,选择职业,有的顺从父母,干一些比较熟悉的行业,选择一些名声好、工资高、体面的舒适工作。这些都没有错,但错的是自己的实际情况怎样?能力和学识如何?干得了干不了?往往凭一厢情愿决定方向。
再比如年轻人找对象。现在,大龄青年未结婚的比较多,特别是大城市、高学历、女青年比较多。有的人找对象,房子必须有,车子要高档的,衣服要名牌的,三金要克多的,学历要相当的。父母要体制内的人,否则,宁可单身,也不着急。父母急得团团转,当事人跟没事人一样,有的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
现在,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有下降的趋势,尽管国家放松了生育政策,允许生二胎三胎,但是,相当多的人只生一个就不愿再生了。有的为了自由,干脆不生孩子 ,还有的走上了“独身主义”的道路。
目前, 幼儿园招不够小孩,学校招不够学生,大学扩招达不到满员,工厂招工招不到员工,国家经济建设面临着生产力后劲不足的危险。再这样下去,可持续发展就可能落空!
作者简介:刘英来,1944年8月3日生,1959年6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县医院工作六年,在军队服役近20年,转业地方后在卫生局、县人大、县纪委工作近20年,2004年退休。45年中,干过护理员、卫生员、军医、政治干事、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师宣传科长。转业地方后,干过卫生局长、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任、法工委主任,县纪委常务副书记。多年来,在军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中医中药报、山西日报、人民代表报、运城日报等报刊杂志刊登多篇文章,被山西省纪委原《监督时报》聘为特约记者。退休后县政协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委员会聘为反映社情民意特邀信息员,所采信息被中央、省、市、县均采用过。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