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信真|清洁工_画家——王柳云的故事

文摘   2024-11-28 07:05   北京  

清洁工_画家

——王柳云的故事



信 真

一个50多岁的女人,背井离乡成为北漂, 白天在写字楼当清洁工,晚上回到不足8平米的出租屋画画,中午休息时在厕所杂物间画画。

白领们嘲笑,

领导让她滚,

姐姐问她饿死没……

而这就是“白天沉浮于生活,夜晚归顺于灵魂”的清洁工画家———王柳云

清洁工画家~王柳云

王柳云,1966年生于湖南娄底新化农村,16岁那年因为家里实在困难,考上重点高中后被迫辍学。

在当地县城拜师学习后,回到老家,自己做起了小生意,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24岁那年王柳云遇到了第一任丈夫,两人结婚后,女儿出生。 1997年,一场车祸夺走了丈夫的命,这个丈夫骗光了她所有的积蓄。

不得已,她就带着女儿去外地打工。期间为了生活,刷盘子、踩缝纫机等各种脏活累活她都干过。

1998年32岁的王柳云在打工期间,遇到了第二任丈夫老林。 老林比她小3岁,来自广东的农村,没有正式工作,但却对王柳云母女特别好,也不干涉她的生活,给予王柳云充分的信任和自由。

丈夫是个老实人,也没有赚钱的能力,于是王柳云一人撑起家庭的重担,在服装厂踩了12年缝纫机,期间还在饭馆做服务员,她赚钱买了车,供女儿读书,还在老家盖起了楼房。 常年的劳作,让她的身体严重透支,不但脚时常会痛,还患上了心脏病。

2016年,当她把盖房子,装修房子的外债都还完时,她的心脏病,已经严重到找不到工作的程度。

人生过半,画运开启。这一年她正好50岁。此时的女儿也已经大学毕业,王柳云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稍微喘一口气了。 2017年,有一天她看到一个新闻,福建双溪有个公益画室,免费教人画画,还能把画挂在网上售卖,一幅画可以卖成千上万块。

于是51岁的王柳云,揣着300元坐上绿皮火车就出发了。出发前她还把长发剪掉,剃了半个寸头,意思是从头开始。

来到画室的第4天,她的第一幅成品画挂到网上,当天就被人以150元买走了,连老师都感到惊讶万分。

王柳云一天一幅画,每天都在进步,随着画不断的被买走,她成了画室的名人。

而当地媒体的曝光,让她画的价格也从开始的150涨到了1500,短短三个月就挣了4万多,画室负责人向她承诺,只要她多画几幅风景,就给她办画展。

在福建学了三个月后,王柳云觉得自己的创作出现了瓶颈,于是毅然决然的拒绝了画室的挽留,回到老家。

老年学艺,遭人鄙视。2018年初,王柳云得知深圳有个油画村,为了寻找灵感,也为了提高绘画技艺,她再次出发。

来到了深圳油画村,他想靠着学到的画画手艺找一份学徒的工作,不料遭到老板的嘲讽,老板说她年纪太大,不适合画画。

但这并没有打消她学画的决心,同时,为了生活,王柳云只好边工作边学画画。

王柳云把自己打扮成要买画的富婆,穿梭在深圳各大画室偷师学艺。她躲在学员不远处,看他们的作画手法,观察他们的绘画技能,一看就是半天。

当有人问她是不是很有钱时,她说:过日子吃饭是有的! 放弃老师工作,想去北京打工攒钱。

一年后,王柳云的画技突飞猛进,并且还得到了一份在河南乡村学校教美术的机会,尽管工资不高,但好歹还是个老师呀,也就是在那里,她画了生平最满意的一幅作品。

由于疫情的原因,工资很低,王柳云也不得不辞去这份工作。 但她不想回老家,后来得知有个画友在北京租了个四合院,便在那里临时落脚。


几经周折,终于在写字楼里当上了保洁员。

王柳云的第一任丈夫。刚认识时:丈夫对王柳云百般呵护,让她以为遇到了此生挚爱,便在当年年底就和对方领证结婚。

怀孕四个月后,丈夫娶她是为了吃软饭、骗钱的行为开始暴露,并且脾气相当的暴躁,不仅威胁要伤害王柳云的家人,还要家暴她。

将王柳云的存折写成自己的名字,说自己天生就是好命,就是找王柳云这样下贱的人来养活自己的,如果王柳云敢反驳,必然招致辱骂和殴打。

7年后,一场车祸带走了丈夫的命,这段如噩梦般的婚姻才落幕。

王柳云一边做保洁,一边画画,被人讽刺。有的人就是看不惯她。

身边人把她在厕所画画的事传到领导那里,导致老板让她立刻卷铺盖走人。

大约一年的时间,王柳云上班几乎什么话都不说,和所有人保持距离,想让自己把存在感尽量降低。

王柳云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没必要和他们说。

这在别人看是孤独,但是在王柳云看来,却是可以装的下“天空的蓝”,是一种很盛大的、能够容纳很多东西的孤独。

她把这一切看得淡了,用他的话说:“这些都只是死海上的泡沫罢了!”

王柳云说自己前半生一直都在被别人踩低,贬斥,不重视。

但是自从自己画画之后,满脑子都是物体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自己又能够用什么颜色把自己心里的东西、喜爱的东西、人生感悟的东西表达出来。

而那些别人给予的消极的、不利的的东西、失败的阴影等就会统统走掉。

磨难过后是曙光。

渐渐的,王柳云在朋友的建议下,开始把作品发到朋友圈,她的作品也开始有人问价。

有一天,她收到了央视星光大道的邀请,一瞬间,王柳云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名人。

这个消息也在公司炸开了锅,当初要赶她走的老板不仅向她赔礼道歉,还专门给她设立了一个单独的隔间,以供她作画。

 

王柳云说:“画画是在养活灵魂,很多人是没有灵魂的,而我需要。我怕我的灵魂死掉了,一直在“喂饭”给它,所以我不停地读书、画画。”

王柳云一直在打工,却从未停止过学习,一有空就看书,她看过的书已经多达几千本。

通过读书,王柳云对自己的遭遇有一些释怀,她开始变得豁达。

在艺术的熏陶和阅读的加持下,王柳云出版了讲述自己前半生的《清芥人生》,随后又出版了《月亮不迷路》。

人生过半,王柳云表示能在办公区里做一份清洁工,保障自己衣食着落。

空闲时间,可以画画,让自己的灵魂能自由的从一幅画跳到另一幅画上,已经是很好的生活了。

“去了橘子洲头,看了湘江。我是湖南人,在长沙做活动,是非常开心的事情。”7月22日晚,57岁的王柳云携新书《青芥人生》《月光不迷路》,在长沙举行新书分享会。

在长沙的新书分享会上,王柳云感慨道:“感谢生活那么多年没有压垮我。”她坦言,自己没有一点“年龄焦虑”,“现在的年轻人被保护得太好了,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我们那个年代,日子艰难,从小就要和生活斗争。所以,我到现在还是说,要坚定地活下去。”

因“清洁工画家”的标签走红的王柳云,7月23日乘坐高铁从老家返回了北京,继续“北漂”,“做任何一个职业,做好养活我自己,也写点文字读点书,画点画养活我的灵魂。”

祝福王柳云执著追求梦想!

愿她梦想成真,更上一层楼。


王柳云油画作品欣赏

 




王柳云出版的两本书《青芥人生》《月光不迷路》


【作者简介】信真,1953年生。1973年入伍。历任北京军区党委秘书、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军区政治部秘书长,某甲种师政委,石家庄警备区政委。从部队退休后,放弃京城优越生活,回乡创业十年,组织退役军人、军烈属、困难户成立了天津龙鑫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有机生态果园,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爱好文学写作,有多部(篇)作品出版、发表,并多次获奖。


往期回顾
【人物故事】信真|油菜花开遍地金——农民科学家沈昌健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中华脊梁系列:制胜深蓝——“中国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中华脊梁系列:梦 牵 航 母——“中国航母之父”刘华清的故事
【人物故事】信真|逐梦蓝天强军砺剑——女飞行员徐枫灿的故事
【特稿】信真|将军一路走好——怀念王作义将军
【名人故事】信真|宝坻名家名人系列:“徳艺双馨”的艺术家——评剧表演艺术家刘小楼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中华脊梁系列:“布鞋院士”——遥感技术之父李小文的故事
【特稿】信真|将星陨落  英灵永存——深切缅怀梁光烈首长
【人物故事】信真|在沙漠中铸就绿色神话——年轻的水稻专家何腾飞的故事
【人物故事】信真|人间大爱——拾荒老人刘盛兰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将军回乡当农民——甘祖昌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君子之交——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时代的歌者——诗人贺敬之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中华脊梁系列:以身许国真英雄——“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中华脊梁系列:遥远苍穹   他是最亮的星——“两弹之父”朱光亚的故事
【特稿】信真| 将祖国的荣耀再次写满太空——祝贺神州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人物故事】信真|绿色情缘——军旅词作家纪连祥的故事
【人物故事】信真|名人名家系列:伟大的军旅作家——魏巍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国之栋梁系列: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国之脊梁系列:“中国人造卫星之父”——赵九章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共和国脊梁系列:“中 国 氢 弹 之父”——于敏的故事
【人物故事】信真|成名一时  英雄一世——“见义勇为英雄战士”徐洪刚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将军与上甘岭——秦基伟将军的故事
【人物故事】信真|宝坻名家名人系列:“海鹰”壮举震海疆——战斗英雄纪玉宝的故事

【散文】信真|红 薯 情

【人物故事】信真|腹有诗书气自华——军旅诗人石祥的故事

【人物故事】信真|宝坻名家名人系列:从“丑小鸭”到“白天鹅”——艺术家刘继忠的故事


丰融春秋
原创首发:散文、诗歌、小说、随笔、游记及图片等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