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在众多奖赏中,“黄马褂”是大臣们做梦都想得到的东西,它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是否“黄马褂”是清朝最珍贵的衣服?其实,还有一种衣服要比黄马褂还厉害,名为“带嗉貂褂”。
“带嗉貂褂”是清朝后期出现的一种高等礼服,是专门赏赐给有功王公大臣的服饰,相当于大品牌的私人订制。在咸丰和同治两朝,“带嗉貂褂”只赏赐出几件,其中一个人是陈宝琛。
陈宝琛(1848年10月19日—1935年03月05日),字伯潜,号弢庵、陶庵、沧趣老人、听水老人,福州闽县螺洲(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人。晚清大臣、学者,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同治七年(1868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编修、翰林侍讲。直言敢谏,连同张之洞、张佩纶、宝廷成为“枢廷四谏官”,出任江西学政,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宣统元年(1909年),调入京城,充任礼学馆总裁、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正红旗汉军副都统,成为宣统帝溥仪的师傅,监修《德宗实录》。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去世,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陈宝琛得到这件衣服后,也发朋友圈晒了晒,写了一首诗《赏穿带嗉貂袿感赋》,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
晚被殊恩但益悲,章身何慕见尊师?
豹斑窥管难言学,鹈翼濡梁每讽诗。
抚事侍中惭劲悍,怀忧退食敢委蛇?
臣家世实玄狐赉,成庙当年正盛时。
黄马褂是用黄色丝绸制作的褂子,相比之下,制作“带嗉貂褂”就显得十分复杂了,因为“带嗉貂褂”是“端罩”的一种。正常的皮褂是以皮毛为衬里,保暖效果非常好,但端罩的制作却与皮褂相反,它以皮毛为外表,民间的百姓又称端罩为“反穿貂褂”。根据《穿戴档》记载,传旨太监胡世杰曾奉旨问内务府的工作人员:库存的貂尾还有多少,够不够做一件端罩,而内务府人员回应:貂尾现有三万一千九百六十个,不够做一件端罩。通过胡世杰和内务府人员的对话可以得知,制作一件“端罩”,至少要杀上万条貂,这直接证明了“端罩”有多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