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高鹗续的后40回,真的是“不靠谱”吗?

文摘   2024-11-24 11:20   河南  

九嶷山


客观点说,高鹗能把《红楼梦》后面部分续写完整,就是大功一件。试想,有谁能比高鹗所续的更好呢?高鹗是比较接近曹雪芹那个时代的人,且很有才华,进士出身,对当时社会也有亲身的体验,只是受他是“公务员”身份、端着朝廷的饭碗,且在思想认识上有其局限性,使得续书的走向偏离了“既定”的航线。

尽管如此,单就《红楼梦》文本内容来说,确实是续得有些离谱了。从“红学”诞生百余年来,批判后40回的学者络绎不绝,比如说大家熟知的俞平伯、周汝昌、张爱玲、刘心武等等。为了研究后40回,或者说研究80回以后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有一个专门的红学分支“探佚派”。
如果说高鹗续后40回,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延续的很有道理,很符合原著意图,那么就不会出现一个专门“挑刺”或者另起炉灶、开启新导航的学术领域。即使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不会一致性“喷”的那么历害。有人说,我不觉得,续的很好啊,还真看不出来是有人续写的呢。那好吧,谁也无法说服一个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因为人在无所知的时候是自信的,只知道自己仅有的认知,觉得那就是对的。当然如果他只看过高鹗续的这个版本,其它红学研究的书、手抄本、脂评本等都没读过,就当然会觉得高鹗续的蛮好了。这样也无妨,就像盲人摸象,欣赏和陶醉在自己的认知里也未尝不可。

为什么说续写的后40回不靠谱呢?这个“谱”当然指的是曹雪芹透露出的原意、思路、构思预设,以及原著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人事结局的“暗示”。
明显的,续书的调子,偏离了这个“谱”。
随便举几个例子看看。
其一,贾宝玉最后竟然参加了科举。宝玉是一个多么厌恶科举的人,还因为科举的事儿跟宝姐姐都闹掰了,跟自己初试云雨情的袭人也吵架了,跟自己青梅竹马最要好的朋友史妹妹也疏远了,说她是“混账话”,就连政老爹严加喝斥甚至暴打也初心不改。后来怎么可能去参加科举?再者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是来“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享一享荣华富贵”就要回原处去销号的,他是不会入世俗的,科举又是男人们的事,宝玉“一见男子就浊臭逼人”,深恶痛绝贾雨村那样科举进仕者,这不符合曹公既有的设定,那样全书唯一的男主角也就俗人一个了,也不会成为伟大著作。

再看,最让人倒胃口的是“沐皇恩贾家延世泽”。书中前面一再暗示过,最终结局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石尽鸟投林,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等句,就是说后来一切都归零、湮灭了,怎么会死灰复燃,反弹了呢?
还有许多这些的细节,不再赘述。我们也从中看出,高鹗的续书有一条非常清晰的主线,就是在当时乾隆年间大力倡导和捍卫的封建礼教,他既沐皇恩就要颂皇恩,不仅如此,就连前文中不符合皇家封建礼教的东西也顺手抽走了,无法抽走的就去“洗白”。比如书中的渣男,如贾雨村等人,“好了歌”已明确喻示“因嫌官帽小,致使枷锁扛”,可是续书中被抓走入狱后,皇上开恩,大赦天下而又无罪释放了。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成为了全书能够顺利出版,只得做“卫道士”歌功颂德。但这里只是讨论文本内容的逻辑而非政治因素。

至于续书中宝玉丢玉犯傻,贾府主子采用“冲喜”疗法,实施“调包计”偷娶薛宝钗与宝玉成大礼,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伤心而死,这就更是戏曲化了,那时候贾母还在,贵族家庭是不可能用此“偷梁换柱”令人不齿的手段弄这事的。况且黛玉是绛珠仙女下凡,来报宝玉也就是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的,眼泪流干也就还完了恩情,她的心愿已了,带着解脱的心又回到了太虚幻境,而不是带着哀怨离开的,如果有哀怨,也是一种人间世俗的未了情的迷惑。再者,以薛宝钗的性格和理智,也不会在林黛玉病重时答应“掉包计”嫁给贾宝玉。钗、黛两个女性,是一分二、二合一的,是红楼梦里最有灵性、最通透的女子,这样戏剧性的情节在小说中是不会出现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济乐聊斋
赏红楼,品三国,说水浒,话西游。文学欣赏及文化评论的精神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