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新华社力挺刀郎,全天轮番播放刀郎音乐会,这是什么风向?

文摘   2024-11-14 21:25   河南  

玫瑰


新华社作为国内最权威的官方媒体,在2024年的10月15日全天轮番播放刀郎线上音乐会。

这是自1949年建国以来,首次官方媒体大尺度的播放个人音乐会。

可否这样认为,新华社作为官方媒体的这一姿态,说明刀郎现象的出现,他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歌手,而是音乐界乃至文艺界的一面旗帜。


作为国内最顶级的官方媒体,为什么会这样做?

首先,我们要知道,2024年10月15日是个什么日子。早在10年前的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最高层文艺座谈会上,有一篇重要的讲话。这篇讲话中,说到文艺作品必须以人民为导向,必须无愧于时代。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


什么叫做文艺作品必须为人民服务?就是文艺创作应聚焦人民的生活与情感,创作出深受大众喜爱和欢迎的作品。深入人民生活,洞察人民生活疾苦,体验他们的情感世界,传递他们的心声和愿望。

刀郎的音乐作品,精心打磨。比如说《山歌寥哉》专辑,十年磨一剑。当今还没有哪个人能做到这样耐得住寂寞,专心致志,潜心修炼。一经面世,便唤醒了人们心底里仅存的那一点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欲望。


能够在时代大潮中留下浓重一笔的人,他一定是具有家国情怀的人。一个连自己祖国和人民都不热爱的文艺工作者,他根本就不配成为青少年的偶像。只有像刀郎、韩红这些人,才能成为文艺界的一股清流,应该成为时代文艺的偶像。


刀郎的作品扎根于生活,才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优秀作品。他创作的《西海情歌》,就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一个真实故事,一对大学生情侣到可可西里无人区做环保志愿者,最后男主人公牺牲在可可西里的悲壮的爱情故事。以此改编后,加上他在配器、演唱方面的精心打造,表现出一种悲凉沧桑,这种感觉是其他写情歌的人无法达到的。

当今,那些歌星们,往住就是到台上一站,奇装异服,光鲜亮丽,唱一首歌,然后下台领高额出场费,开豪车,前呼后拥,拍屁股走人,比名气,摆阔绰,一身铜臭味,歌品、人品极其低下。而刀郎却二十年如一日,穿着朴素,骑着破车,田间地头,跟最土的民间艺人打交道,完全把世事繁华抛诸脑后,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


刀郎现象,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多少年了,人们在期待着,还没有任何一个歌手能够对于人们家国情怀的这种深层次的唤醒,对音乐作品的浓烈的挚爱。此时,刀郎出来了,正逢其时,恰如其分。

有人认为,这是在过度消费刀郎,把刀郎神话了。其实并不是这样,而是当历史的车轮转到当前这个时刻,人们多么希望在这个浮躁的、紊乱的、混浊的、快餐文化大潮中,出现一股清流。而刀郎的出现,真实,朴素,诚恳,恰恰弥补了这一渴望,填补了人们的精神向往,为人们找到了一个喧泄的节点,引导了人们积压已久的情绪爆发。

也许,刀郎具有风向标的意义,自此,掀起一场暴风骤雨,荡涤污泥浊水,还天空一片蔚蓝。

刀郎现象,也许就是这个转折点。

感谢关注。精彩链接:

*刀郎《罗刹海市》这么火,歌词到底在说什么?你所不知的深意都在这里。涨知识了。

*刀郎的一声“郝雷”,燃爆全场,又一个名字被刀郎“喊”火了。

*“刀郎现象”,为什么在当今乐坛大受追捧?

*红楼梦||历经百般折磨,却依然热爱生活。苦难中的香菱,永远不曾从心的亮光中醒来。

*红楼梦||贾珍夫妇在两场葬礼上的表现,为何如此迥异?

关注+赞赏是您最大的鼓励和支持。谢谢!

济乐聊斋
赏红楼,品三国,说水浒,话西游。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