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渔网可以有多重?
以渔业作业中最常见的流刺网为例,它展开后的面积可能有几十平方米甚至上百平方米,但是重量只有不到1公斤。
如果这张网因为破损失去了使用价值而被丢弃在海里,变成一张幽灵渔网时,它又有多重?
一只健康的海龟可以在辽阔的海洋中自由游弋五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但是当它被幽灵渔网缠住时,这张轻飘飘的渔网仿佛有千钧之重,压垮了它原本漫长而精彩的生命。
(被幽灵渔网缠绕的海龟)
那如果我们放任幽灵渔网继续增加,忽视它们对海洋的危害,让它逐渐变成一张笼罩在我们共同未来之上的一张大网时,它又会有多重?
幽灵渔网作为全球性海洋垃圾问题,不仅直接威胁海洋动物的生命,还会对海洋生态系统、渔业生产、甚至是我们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珊瑚礁是海洋中的重要栖息地,为多种海洋生物提供庇护和食物来源。珊瑚主要由碳酸钙构成,十分脆弱,当渔网缠绕在珊瑚礁上时,能够轻易破坏珊瑚的结构,妨碍其生长。同时,渔网上的沉积物会影响珊瑚的光合作用,导致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此外,缠绕在珊瑚礁上的幽灵渔网也会捕捉多种依赖珊瑚礁生存的海洋动物,严重威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不单单是珊瑚礁,处在海陆交界、同样是海洋生物重要繁衍地的红树林,也没能逃离废弃渔具的影响。随着海水漂到红树林中的渔网和垃圾,会覆盖或缠住红树的呼吸根,阻碍它们的生长,同时威胁栖息在其中的动物。
(缠绕在珊瑚礁上的幽灵渔网)
幽灵渔网对海洋动物的“持续捕捞”减少了渔民的渔获,导致他们不得不耗费更多时间和资源前往更的海域作业。幽灵渔网还会缠绕堵塞船只的进水阀、螺旋桨、螺旋浆轴和方向舵,导致船只搁浅,以及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被渔网缠绕的螺旋桨 图源:eOceanic)
幽灵渔网的“猎物”同样包括人类。幽灵渔网随波逐流,运动轨迹无规律可循,加之人在水下活动时能见度受限,幽灵渔网仿佛一个个看不见的危险“陷阱”。如果不经意间被其缠绕,就可能会窒息、受伤,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今年6月,山东一名17岁的少年在湖中玩浆板意外落水,被水下的渔网缠住不幸溺亡,足以显示幽灵渔网对人类的威胁。
(警方正在对落水少年实施急救 图源:齐鲁晚报)
更糟糕的是,幽灵渔网的威胁可以长达数百年。为了抵御海水的拉扯和侵蚀,渔具主要由尼龙等复合材料制成,其在自然界中的降解时间可能长达600年,这意味着它带来的污染同样持久。而且渔网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微塑料会被海洋生物摄入体内,进而通过食物链,最终端上人类的餐桌,进入我们的身体。近些年已有多项研究发现,在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中检测到了微塑料。同时也有一些研究指出,进入我们身体的微塑料有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紊乱,甚至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作为捕捞工具的渔具变为幽灵渔网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在捕捞过程中,渔网被海底异物、礁石等钩挂住,或是遭遇大风浪,短时间内来不及收网,为保证船和人的安全,渔民会割断渔网具;也有时候,渔网在破损老化,失去了使用价值后,被渔民主动丢弃到海里,或者被随意堆放在海边,当遇到高潮位、风暴潮等恶劣天气时就被卷入海中。就这样,渔具从可靠的生产伙伴变成了威胁海洋健康的幽灵杀手,并逐渐扩大成一个关系到全球千万人生计和福祉的问题。
好在,正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必须解决这一问题才能保护海洋和依赖海洋为生的人。那么,是否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能阻止废弃渔具沦为幽灵杀手?有哪些人和组织正在为此做出尝试和努力?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又能为保护海洋采取哪些行动?在自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保护地研究团队和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的指导下,野生救援携手公益大使黄轩,海洋守护者、游泳奥运冠军张雨霏开启了一次海洋保护之旅,共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将这次海洋保护之旅制作成了《一网无弃》系列微纪录片,将于10月24日起,每周四和周五在优酷纪录片频道播出!
《一网无弃》的故事将从海陆相接的地方开始。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红树林的神奇和重要性,也能看到海洋垃圾和废弃渔具如何影响红树林的健康;
(故事将从神奇的红树林开始)
随后你将跟随黄轩的视角前往海底,见证潜水员们开展打捞幽灵渔网的过程。
(黄轩这次打捞上来多少幽灵渔网?)
然后,你还将和黄轩一起在体验渔民生活的同时寻找问题的答案;和张雨霏探访渔网回收再造的工厂,从中发现废弃渔具重获生机的秘密;
(黄轩体验渔民生活)
(张雨霏助力废弃渔具重生)
最后,你将来到一位艺术家的工作室亲眼目睹曾经脏污的渔网在他手中脱胎换骨,即将绽放新的生命。
相信当你跟随黄轩和张雨霏的脚步完成这段海洋保护之旅,一定会找到在解决幽灵渔网问题中属于你自己的角色。
(期待你一起加入海洋保护之旅)
参考资料:
1)痛心!17岁高考生溺水身亡:https://www.sohu.com/a/786553674_121106991
2)Microplastics in the human body: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exposure, distribution, migration mechanisms, and toxicity: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914339/
3)Plastic and Human Health: A Micro Issue?: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531345/
4)Mechanistic insight of neurodegeneration due to micro/nano-plastic-induced gut dysbiosis: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370473/
5)Microplastic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25326X15003598?via%3Dihub
🔍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