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中华穿山甲显得尤为低调。若论“价值”,它不及能够担任外交重任的大熊猫;若论外形,它逊色于威武霸气的东北虎;即便论稀少程度,它也不及目前仅存约40只的海南长臂猿。就是这么一种并不起眼的小动物,却有一群人在为它们付出自己的青春,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为穿山甲如此着迷?纪录片《寻护者》试图找到答案。
中华穿山甲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它是“森林卫士”,对蚂蚁和白蚁种群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如果蚂蚁和白蚁种群过度增长,会影响森林中的树木和其他植物的健康,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健康。而中华穿山甲能够钻到地下一两米深的蚁穴里去捕食蚂蚁和白蚁,它的生态位没有其它物种能够替代。
中华穿山甲同时也是“生态系统工程师”,它们每年大概要挖掘几十甚至上百个洞穴,这些洞穴并不会被一直使用,而是会被慢慢废弃掉。这些废弃的洞穴就为森林里其他一些没有挖掘能力的动物利用起来,比如蛇类会利用这些洞穴冬眠,松鼠则会将其用作存储过冬食物的仓库。
曾广泛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中华穿山甲,由于过度捕猎利用和栖息地破坏,它们的种群数量在20年内下降了80%。2014年中华穿山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中华穿山甲 ©️WildAid)
自2018年开始,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破坏穿山甲等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打击力度,全面停止商业性进口穿山甲及制品。2020年,《中国药典》将穿山甲移除;同年6月,中国政府将包括中华穿山甲在内的,中国有分布的穿山甲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既是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穿山甲保护工作中,也吸引了更多公众关注穿山甲面临的生存危机。
在中华穿山甲升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同年,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在广东成立。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华彦博士,曾经从事了多年东北虎和东北豹研究,穿山甲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但是他依旧坚定地选择面临未知的挑战。
四年间,研究中心在中华穿山甲的主要分布区,建设了4个科学研究台站和20个长期固定监测点,在开展野外监测、栖息地修复、收容救护、疾病防控等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统筹国内外穿山甲保护科研力量,打造保护科研平台,提高穿山甲保护科研、救护、医治等方面的水平。研究团队从最开始的只有他一人,逐步壮大成为了几十人的团队。
(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 华彦 左一)
众多民间力量也加入了保护穿山甲的行列。2018年,广东乌禽嶂的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的负责人李成,收到了几张村民发来的疑似是穿山甲新鲜洞穴的照片。为了一探究竟,他在洞口附近安装了一台红外相机,也就是这台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全国最早的中华穿山甲影像。
(李成团队拍到的中华穿山甲 图源: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
中华穿山甲依然存在的好消息鼓舞着李成,但附近山上存在的盗猎行为也在提醒着他,这里的中华穿山甲很可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于是他决定在乌禽嶂扎根,投身穿山甲保护事业。
2020年,他成功用自己长久的努力获得了当地居民的信任,组建了国内第一支中华穿山甲保护专项巡护队,如今他依旧带领着这支队伍在乌禽嶂的深山中,寻找中华穿山甲的踪迹。
(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 李成 左二)
南京市红山动物园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技术主管陈月龙,开展野生动物救助工作多年,穿山甲也是他救助的对象之一。在陈月龙看来,这些被救助成功的穿山甲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生活的并不幸福,因为它们应该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野外,只有让这些穿山甲回归山林才是真正的救助成功。
为了让被救助的穿山甲保持能够回归也野外的能力,他做了很多尝试,比如,给笼舍丰容模拟野外的生活环境,用各种形状的食具让穿山甲的舌头保持灵活,尝试多种食物配比还原野外采食情况。虽然现在陈月龙依旧认为自己对穿山甲了解的还不够多,但是随着他一点点的研究、一点点的突破,越来越多的穿山甲得以回到它们真正的归宿。
(正在夜间巡护的陈月龙)
(被放归的穿山甲)
穿山甲保护离不开公众的参与。自2016年开始,野生救援面向公众开展传播和教育,携手成龙、周杰伦等多位明星公益大使为保护穿山甲发声,传递“拒绝消费穿山甲、举报穿山甲非法贸易”的理念。
(野生救援与多位明星公益大使合作保护穿山甲 ©️WildAid)
经过多年的努力,公众开始逐渐关注穿山甲,但对它的了解还远远不及大熊猫、东北虎等旗舰物种。
于是在2024年,野生救援公益大使王一博加入了保护穿山甲的行动。今年3月,野生救援发起“为穿山甲点亮希望”活动,在王一博的带动下,活动收获了超过100万人次“拒绝购买穿山甲制品”的承诺。
王一博还跟随野生救援前往保护的第一线,与华彦和李成等人一同踏上了寻觅和守护穿山甲的旅程。
这就是纪录片《寻护者》背后的故事,希望你能喜欢这个故事。
也希望你能和片中的人物一起,续写这个故事。
2024年7月29日18:00,优酷纪录片频道,敬请关注。
关注「野生救援WildAid」视频号
一起见证自然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