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将在本周进一步推进其“个性化外交”战略,紧扣他一贯的个人风格。这种策略不仅在外交场合上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也试图通过频繁的访问和会晤,巩固阿根廷在拉丁美洲中右翼阵营中的领袖地位,尤其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当选后,这一定位更显得有的放矢。
米莱首站前往美国,将出席在佛罗里达州举行的保守派政治行动大会(CPAC),目标直指与特朗普的“历史性合影”。这场会面不仅寄托着米莱对两国关系的期待,也希望借助与特朗普的密切关系,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谈判中争取更有利的融资条件,助推阿根廷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不过,尽管米莱对特朗普寄予厚望,但共和党一贯的保护主义立场,恐怕会让米莱的愿景面临不小阻碍。
接下来,米莱将迅速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会面,推动欧盟和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除了这一经济议题,法国在阿根廷的投资特别是矿业和能源领域的潜力,也将成为会谈的重点之一。
在紧张的外交日程中,米莱还将于11月19日前往巴西里约热内卢,出席G20峰会。作为一个强烈反对“2030年议程”的领导人,米莱将在与巴西总统卢拉·达席尔瓦的立场对峙中带去自己的通胀治理经验,展示其应对贫困的替代方案。不过,巴西外交部已确认不会安排米莱和卢拉的单独会晤,表明两国间的紧张关系难以缓解。
同样在G20峰会期间,米莱渴望能达成与中国领导人进行短暂交流的愿望。尽管米莱在国内多次批评“腐败的共产主义”,但阿根廷与中国的关系在实际操作上保持稳健,最近一系列的高层往来和经济合作也显示出双方的合作空间依然广阔。预计明年初米莱还将访问中国,此行或为今后的更多合作埋下伏笔。
峰会结束后,米莱的日程安排仍然繁忙,将在11月20日接待到访的意大利总理乔治亚·梅洛尼。两位领导人不仅在政治理念上保持高度一致,甚至在外交礼节上也显得亲近而熟悉。意大利有意在阿根廷投资能源项目,而米莱则希望借助梅洛尼的支持,进一步凝聚拉美右派的国际声势。
米莱的“个性化外交”能否走得长远?
米莱的外交策略明显区别于传统的官僚体系,更多地依赖个人影响力和强烈的政治姿态。通过与特朗普的友好关系,米莱希望为阿根廷争取到更多的经济支持与市场准入,甚至寄望于在西方保守阵营中打响阿根廷的名号。然而,指望通过单一领袖的关系就撬动复杂的国际政治和经济议题,未免显得过于理想化。
米莱在国际场合中展现出的个人主义风格可能带来一些短期效应,但如果过度依赖个人关系,而忽略了多边主义和更广泛的外交网络,可能会削弱阿根廷在全球事务中的持久影响力。同时,米莱的外交观与其盟友可能存在的分歧,如对中国的态度和乌克兰问题,可能会在未来引发摩擦。
此外,米莱的高调个人外交风格不免令外界质疑,是否会使阿根廷的外交政策偏离务实路线。对于阿根廷来说,构建更全面、稳定的外交体系,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仍然至关重要。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全球政治舞台上,单靠个人主义外交行事,或许难以支撑长期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