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普通高中实行“大周”制度有违国家规定,却为何迟迟不纠?

旅行   2025-02-01 03:46   河南  


当前,国内不少普通高中学校实行“大周”教学制度,即每两周休息一次的制度。但国家规定周六、周日公休,是包括学生的。


“大周”制度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长时间的学习和缺乏休息,会导致学生身心疲惫,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学生需要适当的休息来恢复体力和精力,否则可能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如视力下降、颈椎问题等‌。缺乏休息会使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在实行“大周”制度的学校,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身心压力较大。家长们对此也持有不同看法,有的家长支持减负,希望孩子能有更多的休息时间;但更多的家长则担心减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竞争力。


这些高中学校的“大周”制度虽然与国家的相关规定相违背,但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并难以改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一些地区,尤其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学校需要通过延长教学时间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大周”制度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接受更多的教育,从而提高升学率。


升学压力。在当前的社会认知中,一所高中学校高考升学率的高低,往往被视为办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学校、家长和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大周”制度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帮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传统观念影响。长期以来,社会普遍认为“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强调学生多学、苦学,认为更多的学习时间意味着更好的成绩。这种观念使得“大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学校管理惯性。一些学校长期实行“大周”制度,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管理模式。改变这种制度需要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教师工作安排等,涉及多方面的协调和资源投入,因此学校基于管理成本的问题,可能更倾向于维持现状。


政策执行力度。虽然国家有相关规定,但各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监管不严或地方政策灵活性的问题。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可能出于地方实际情况考虑,对“大周”制度采取了默许或变通的态度。


学生适应性问题。长期实行“大周”制度的学生可能已经适应了这种学习节奏,突然改变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这也是学校在考虑改革时需要权衡的因素。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大周”制度的长期存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政策执行的力度等多方面入手。


同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出台具体的干预措施,引导和推动高中学校规范办学,消除“内卷”式恶性竞争,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有规不依,还要规作何?


零度中文
以纯粹文字雕琢思想温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