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讽刺,人们自然想到鲁迅先生,他的杂文的讽刺力量,在现当代中国当无人比肩。
鲁迅之后,讽刺艺术获得了长足发展,之前的《杂文选刊》《杂文月刊》《杂文报》等报刊就凝聚了一大批笔力千钧的杂文家,他们以较高的文字水平,当然不乏讽刺笔法,创作了林林总总的优秀作品,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为构建健康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仅是杂文界,演艺圈也是讽刺艺术之花盛开的一片沃土。马季、赵炎的相声,陈佩斯、赵本山的小品,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将讽刺艺术发挥到极致,矛头直指社会弊端,痛快淋漓,观众爱看爱听。
然而一些现象也让我们深思:鲁迅不可复生,一大批杂文家创作转产,赵本山、周立波们风光不再,一些杂文报刊及栏目偃旗息鼓……
毛泽东同志说过:“还是杂文时代,还要鲁迅笔法。”但也许是我们的社会已经和谐了,没有弊病值得讽刺了,一些人早已将“鲁迅笔法”丢得一干二净,一些报刊也不得不磨平自己的棱角,调整自己的风格。
我们希望真的已经是天下太平、海晏河清,如此,我们的杂文家也便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这不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