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预览
国内公益伙伴动态
1. COP28海洋行动日专题 | 面对真实的蓝碳
2. 零碳未来课程实验课堂
3. 海研会 | 世界渔业日上线“琅琊渔业生产纪实”!
4. 2023年零废弃岛屿工作坊顺利举办
5. SEE基金会 |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重要区识别报告(1.0版简本)正式发布!
1. 科学家呼吁提升海洋在气候谈判中的地位
2. NOAA对休闲捕鱼努力量调查的试点研究结果表明,调查中问题的顺序可能导致对捕捞努力量的高估
3. 海洋热浪驱使北大西洋物种“润”向北冰洋
4. 潜水人员在波罗的海种植海草来应对气候危机
5. 化学指纹让海鲜更“透明”
6. 保护海洋生物对当地社区也颇有裨益
国内公益伙伴动态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会议正在迪拜举行,近年来,海洋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复杂关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温室气体浓度和温度的变化对海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资源的影响、海洋对气候变化的缓冲作用、海洋上的行动对于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的重要性的讨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术论文、科学报告和政策文件中。自2009年以来,每年的COP中都会专设一天作为“海洋行动日”,在谈判外围对海洋的气候行动展开讨论。今年的海洋行动日与土地利用合并在了12月9日,届时在多个场馆都会举办关注海洋的讨论。本文是绿研海洋项目对于海洋碳汇开发的观察与思考。
零碳未来课程实验课堂
10月,11月,上海浦东一荇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自然学校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实验小学藿香校区及香楠校区、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小学、上海市闵行区民办塘湾小学针对各年级学生开展了《碳中和与海洋碳汇——碳足迹》及《海洋生命演化——鱼类时代》课程宣讲,共计宣讲150堂课,5000多名青少年学习了双碳素质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023年零废弃岛屿工作坊顺利举办
2023年10月30日至10月31日,零废弃岛屿工作坊(二期)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青浜岛顺利举办。本次零废弃岛屿工作坊(二期)由舟山市普陀区青浜海岛环保公益发展中心和海知趣联合发起。共37位伙伴参与了本次工作坊,共同探讨零废弃岛屿如何运用自然教育手法有效的动员公众参与,以及 “零废弃岛屿”的可复制模式探索;并就青浜岛案例出具《零废弃岛屿项目启动和初期运营基本模式报告》进行讨论。
SEE基金会 |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重要区识别报告(1.0版简本)正式发布!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于2020年12月启动了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重要区识别研究,旨在为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支持,并指导SEE基金会的海洋保护项目。由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数据的限制,目前完成了1.0版本的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重要区识别基础研究和整理工作,但未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研究结果。发布1.0报告的简版,一方面是为了向社会展示研究成果,号召更多人共同参与保护行动;另一方面也期待获得更多意见和反馈,以帮助更新和完善2.0版本。
国内国际新闻动态
(信息来源:中外对话海洋)
(信息来源:中外对话海洋)
图源:Jeffrey Groeneweg / Alamy
NOAA对休闲捕鱼努力量调查的试点研究结果表明,调查中问题的顺序可能导致对捕捞努力量的高估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渔业部门进行了一项从缅因州到密西西比州和夏威夷的试点调查,它从私人垂钓者那里收集船钓和岸钓的休闲钓鱼信息。这是该部门用于估计休闲捕捞总量的调查的一部分。这项调查为种群评估和渔业管理决策提供了支持性的数据。通过对目前的调查结果分析,研究者发现在试点研究中改变问题的顺序,有助于减少在标准数据审查过程中发现的报告错误和不合逻辑的反应。由此得出的岸上和私人渔船捕鱼的渔获量估计比目前设计得出的估计要低。也就是说调查方法的改变可能会对种群评估和渔业管理决策造成干扰。在后续的调查中需要不断努力改进数据收集的方法。
(信息来源:蓝色脉搏·海洋生命共同体速递)
海洋热浪驱使北大西洋物种“润”向北冰洋
2023年全球海洋温度打破了历史纪录,在东北大西洋海域异常温暖的同时,五大洲也多次爆发了创纪录的极端地表热浪、干旱、洪水和山火。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简称NOAA)数据,今年七月北大西洋水域最高温度达到了24.9摄氏度——然而在这一地区,一般九月初才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候。今年七月创纪录的高温比1982年-2011年30年间的气温正常值高出了1摄氏度多。科学界担心,这一反常现象会对海洋生物造成负面影响。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地区的快速升温正在危及海洋食物链的基础——浮游生物,进而导致依赖微型藻类为生的物种可获取的食物量减少。北大西洋海温升高还会加速北冰洋的“大西洋化”,因为会有更多温带的鱼类为躲避高温迁徙至北冰洋。
(信息来源:中外对话海洋)
图源:Scott Leslie / Alamy
潜水人员在波罗的海种植海草来应对气候危机
海草不仅有助于支持渔业和保护海岸免受侵蚀,还具有强大的碳储存能力。据研究,每平方英里海草储存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是陆地森林的两倍多。然而,随着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温度升高,海草大面积死亡。201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19世纪60年代至2016年间,仅欧洲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海草面积,这些海藻存量的损失意味着其储存的碳释被放到大气中,贡献于全球变暖。德国基尔一项志愿的离岸海草保护项目旨在通过种植海草恢复波罗的海的海洋生态并提高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研究人员还在努力研究具有较高耐热能力的海草品种,增加其对海洋温度升高的适应性。人类或许可以通过新的技术吸收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但是海草保护项目是一项基于自然的碳储存技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基于自然的修复方式或许是更好的解决方法。
(信息来源:蓝色脉搏·海洋生命共同体速递)
化学指纹让海鲜更“透明”
(信息来源:中外对话海洋)
图源:Kanur Ismail / Alamy
本期资讯由以下机构共创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上海浦东一荇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海研会、海知趣、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中外对话
* 排名不分先后
你可能还想看
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成功举办
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由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秘书处作为指导单位,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UNDP-GEF-GSP)联合主办,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承办,世界经济论坛海洋行动之友、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海知趣、昆山杜克大学蓝色先锋项目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