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期间,上海海知趣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零盟 、深圳零废弃、摆脱塑缚 、海岛青年众多公益伙伴,一起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未来十年,公益机构参与下的海岛垃圾治理行动”的分论坛,希望通过分论坛上与会人员分享和讨论,提出零废弃岛屿作为未来十年海洋垃圾治理的专业化方向之一,宣布启动零废弃岛屿学习和行动网络的组建。
● 在会场外的签到处,工作人员向参会者分享由“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译制的报告《零废弃总体规划—将欧洲循环经济的愿景变为现实》。来源: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
分论坛中,与会专家分享了很多关于“零废弃”的前沿信息,以及零废弃岛屿的建设探索的自身实践经验,并和参会者一起探讨了公益机构如何因地制宜参与海岛垃圾治理,激发出新的思路。分论坛最后也邀请了线上线下对零废弃岛屿建设有意向的各界人士,共同加入到零废弃岛屿的学习和行动网络的微信群组中,正式开启“零废弃岛屿学习和行动网络”。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下分论坛的精彩瞬间吧~
01 主旨报告
● 分论坛主持人:丁奕(摆脱塑缚)来源: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
1
毛达 / 深圳零废弃
《零废弃要义及在海岛垃圾治理中的应用》
● 毛达老师分享《零废弃要义及在海岛垃圾治理中的应用》 来源: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
毛达老师的报告就零废弃理念进行了阐述,以及零废弃的三个等价表达,分别是:社会整体而言不再有“垃圾”;生产-消费-废弃-生产闭合循环;零填埋、零焚烧、零倾倒 、零泄漏。毛达老师分享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零废弃实践案例:从个人、社区到企业、学校,从日常生活到年轻人喜爱的音乐节。在零废弃的实践中,源头减量和重复使用、为循环而设计、分类收集构成零废弃的闭合循环,在这其中“R”才是关键。例如,意大利咖啡胶囊无法分解问题,从而重新设计咖啡胶囊,是为循环而设计的典型案例。零废弃概念的局限在于虽然要循环,但不要有毒的循环,因为循环不一定都是好事(具有有害物质的产品就不是)。因此,循环经济(零废弃)需要闭合循环、总量控制、过程无毒。
最后毛达老师分享了意大利撒丁岛的零废弃故事,并总结了零废弃建设的总体经验:1、零废弃建设需要三级协作、多元参与;2、顶层设计和驱动:欧盟立法对禁止填埋原生易腐垃圾的要求;3、有效的措施:设定略微高于平均水平的目标,并定期评估更新,强制易腐垃圾分类,征收填埋税,实现每家的垃圾分类收集、收费和家庭堆肥,实施奖惩措施;4、水到渠成,立竿见影。
2
王少蓉 / 零萌公益
《中国塑料污染治理相关政策的梳理与分享》
● 王少蓉老师进行中国塑料污染治理相关政策的梳理与分享 来源: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
王少蓉老师的报告从中国塑料污染治理阶段成效与问题、国家及无废城市应对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政策的重点解析、中国塑料回收与再生情况介绍等三方面进行了分享。我国塑料污染治理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2008年),单品的禁限,禁止发泡塑料餐盒、一次性塑料购物袋;第二阶段(2008-2017年),推进并鼓励废塑料回收,推进废塑料回收产业建设;第三阶段(2017-2019年):市场规范化,禁止进口洋垃圾,加强废塑料行业污染防控,规范市场秩序;第四阶段(2020-至今):全链条系统治理的新发展阶段。谈及相关政策问题主要有:政策目标不明朗、很好的管理机制尚未有效落地、产业链需要上下游协同等。国家发布的关于塑料污染治理涉及海洋塑料垃圾方面的文件,几乎都提到了开展海洋塑料垃圾清理整治行动的要求。塑料污染治理也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同时,王少蓉老师分享了三亚市关于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案例。王少蓉老师的报告最后对中国废塑料回收和加工利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包括总体回收率、回收来源、回收体系的特点等。大家也可关注《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报告2021-2022》、《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等。
3
段立哲 / 清华大学巴塞尔中心
《无废岛屿建设的相关标准和海南岛的实践经验》
● 分论坛线下会场参会者 来源: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
段立哲老师指出“无废城市”、“无废岛屿”的建设可推动城市、岛屿的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的建设需要全民参与。
作为《海南省“无废岛”建设实施方案》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段立哲老师也分享了海南省开展“无废岛”建设的案例,分享了海南省建设“无废城市”的战略意义、优势和重点内容。2021-2025年,三亚市“无废城市”建设任务主要包括:1、推分类,提能力,践行绿色生活;2、重源头、全链条、防治塑料污染;3、建示范,促循环,构建生态农村;4、清河湾,净岛屿,保护蓝色海洋;5、广宣传,多融合,打造“无废”窗口。同时,段立哲老师推荐了海南省两个无废岛屿示范区:西岛社区、蜈支洲岛。最后,段立哲老师提出建设“零废弃岛屿“需重点思考以下几方面:1、体制机制,强化政府主导作用;2、岛礁生态承载力的物质资源新陈代谢能力分析;3、加强各类固体废物收集转运设施建设;4、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群体的作用。
4
张洵洋 /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
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CCETP)
《中国塑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汇报》
● 张洵洋老师关于中国塑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的汇报 来源:上海海知趣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张洵洋老师一开始介绍了全球塑料行业发展情况,从2016-2020年,全球共产生了22亿吨塑料,加上1950-2015年之间累积的产量,全球塑料累积产量约105亿吨。张洵洋老师还指出中国塑料总特征:上游初级形态塑料增长迅速,进口依存度大,复合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世界水平;中下游塑料制品的构成中,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塑料产品;用后塑料一部分存留在经济系统之中,一部分或填埋或散落在自然之中或焚烧。2020年,中国塑料年产量突破亿吨,大部分用于包装和建筑领域,而包装行业的一次性塑料生命周期不会超过两年。在中国塑料进出口贸易方面,近几年来出口塑料制品的规模(重量)大于进口规模,但进口产品的单价高于出口产品。中国进口塑料制品以高端塑料制品为主,出口产品以一般塑料为主。
张洵洋老师还提到塑料对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需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分析:原料开采或生产 —> 基础化学品 —>塑料树脂(单体)—>初级形态塑料 —>塑料制品—> 用后塑料处理处置。张洵洋老师也介绍了塑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预测设定方法,即塑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 = 全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碳强度 X 每个阶段塑料物质流的量。报告中,张洵洋老师还说明了中国塑料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四大路径,分别为源头减量、生产过程脱碳、禁止焚烧和碳负技术。在最后,张洵洋老师展示了塑料“五环”循环经济蓝图:“一环”路径——间接消费型塑料再利用路径 ,“二环”路径——直接消费型塑料的循环再利用路径,“三环”路径——物理回收路径,针对各类消费的塑料制品 ,“四环”路径——化学回收路径 ,“五环”路径——生态循环路径,源头原材料不再取自于传统的化石能源,而是由生态系统的水资源、生物资源供给,末端处理时填埋可降解或碳排放可再利用。
5
许海鸥 / 北海民间志愿者协会
《海岛零废弃-涠洲岛行动探索》
● 许海鸥老师分享涠洲岛行动探索 来源: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
北海民间志愿者协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海洋环境保护行动和候鸟保护行动。从2021年起启动“海岛零废弃行动探索:涠洲岛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涠洲岛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中国最美海岛之一,但垃圾问题成为困扰岛民的显要问题。每年约150万游客上岛,旅游旺季每天产生垃圾量超过150吨,淡季为50吨。(根据管委会统计)自2018年起,随着涠洲岛环境保护相关管理条例的出台以及污染防治项目的实施,在2年时间内开展了垃圾减量、减少污水排海为目的的各类行动。推动岛上垃圾减量也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因此,以岛民为主的海岛环保志愿者分会成立了,不仅推动了当地民宿协会成立以加进岛民民宿环保标准,同时支持当地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并加强资源共享,如与检察院主动合作,开展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等。除此以外,借助旅游服务行业升级换代的机遇,企业和旅游机构对公益行动的支持也十分重要。
许海鸥老师还分享了海岛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的开展情况。她指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效调动资源,包括:村管委会、妇联、海岛上最大的农业生态园、村干部、民宿环保达人等等。现在,岛上的堆肥基地成为了网红打卡点,涠洲岛也已实现污水截流。
6
严善跃 / 青浜海岛公益
《共建零废弃海岛-青浜岛零废弃建设阶段性案例报告》
● 严善跃老师介绍青浜岛零废弃建设阶段性案例 来源: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
严善跃老师,岛上的人喜欢称他“海叔”。严善跃老师首先介绍了青浜岛的概况。目前岛上的传统产业是渔业,从业人口近300人,而岛上的常住人口仅600人。2013年以前,由于大量原住民的离开,岛上垃圾量相对较少。但海漂垃圾长期堆积在海滩上。2016年,在岛上建成垃圾焚烧厂,但受海风海水侵蚀等原因影响,不久焚烧炉被损坏,岛上的垃圾改为露天焚烧。2021年9月起,青浜岛开始垃圾外运,基本将垃圾场堆积的垃圾清运干净,但海滩上的垃圾仍无定期清理。2022年,由于外运成本过高,无法及时运出岛上垃圾,需要寻找新的垃圾处理方法。
之后,严善跃老师分享了目前在岛上开展的“零废弃海岛”相关行动,例如海滩垃圾清理、可回收物上门回收、渔业垃圾调研、回收物品打包外运、社区共建活动(包括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行动、渔船垃圾不落海、变废为宝手工坊等)。然而,目前“零废弃海岛”的建设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有:政府是否会坚定选择零废弃道路;志愿者为主力的工作是否可持续;海岛可回收物能否市场化;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如何平衡;岛上老年人的行为习惯能否改变;年轻人的意识和行动能否统一等。尽管困难重重,我们仍可展望,未来十年,零废弃岛屿的建设发展。
02 圆桌会议
● 分论坛圆桌对话现场 来源: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
在第二部分的圆桌对话中,参会专家与各个公益伙伴一起对“公益机构如何动员社会资源开展或参与海岛垃圾治理“这个话题进行深入探讨。首先,大家一起梳理了零废弃岛屿的利益相关方,其中包括政府、在地渔民、社区居民、在岛投资者、民宿、餐饮、社会组织、公众等等,并特别总结出公益组织需要注重与政府的合作,获得政府的信任是有效地让政府主动提供资源,更好地推动相关政策和行动的关键。
同时,各位参会嘉宾也对实现零废弃岛屿所面临的阻力和困难进行了讨论,资金、人力、有效的方案、专业性的指导、执行标准、民宿和餐饮的管理、旅游设施、在体验中贯穿零废弃理念等这些都是大家认为最需要支持的方面。
03 零废弃岛屿学习和行动网络讨论
在分论坛的最后部分,主办方和各个公益伙伴倡议并探讨组成零废弃岛屿学习和行动网络,共同建立这个未来在海岛垃圾治理领域日常交流沟通、共同行动的协调、支持的机制。分论坛主办方海知趣介绍了零废弃岛屿学习和行动网络的初始想法、目前设想、定位、组织架构、任务和行动。同时,多家发起机构和团体分别进行了机构的自我介绍,并邀请线上线下关注“零废弃岛屿”的参会人士加入微信群,在论坛结束后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定期讨论。如果你也关注零废弃海岛,可以在此公众号后台留言,申请加入零废弃岛屿学习和行动网络。
04 周边 “零废弃岛屿”展台
● “零废弃”岛屿“展台 来源: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
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在本届公益论坛开展的期间中,“未来十年,公益机构参与下的海岛垃圾治理行动”分论坛组织方的众多公益伙伴一起布置了一个“零废弃”的展台。原本空空荡荡的桌子和展示门板,通过可循环利用的宣传物料包括废弃渔网、照片、纸板、宣传横幅、海洋垃圾的装饰,实例展示零废弃的概念在生活和工作场景中的应用,给参加论坛的嘉宾们不少启发。来自海岛青年的木木,还带来了她手工制作的各种工艺品,这些工艺品的材料取自于她家乡福建东山岛的海玻璃,不仅创意十足,还十分精美、充满意境。
本届论坛由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秘书处作为指导单位,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UNDP-GEF-GSP)联合主办,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承办,世界经济论坛海洋行动之友、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海知趣、昆山杜克大学蓝色先锋项目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