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预览
国内公益伙伴动态
1. 智渔|中华白海豚“小种群,大生态”主题保护月
2. 蓝海公益与渔民一起来做海洋减塑派
3. 全球2亿网友为深圳野生珊瑚“接生”!
4. 世界海豚日 | 和蓝朋友一起守护南海生物多样性
5. 4月,零废弃岛屿合作伙伴征集启动
6. 海研会 | “鹬渔相生” 摄影展开幕
7. “渔网无弃”研讨会在京举行,SEE基金会助力废旧渔具的回收利用
1. 鱿鱼捕捞在监管“真空”中蓬勃发展
2. 爱尔兰计划在2030年前将其30%的海洋区域划定为海洋保护区
3. 解决船舶在北极圈的“黑碳”排放
4. 生态和人类对欧洲渔业的影响
5. 危害海洋和人类的无形污染
6. 私人投资与公共资金共同填补可持续发展资金缺口
国内公益伙伴动态
4月19日至5月22日,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发起了以“小种群,大生态”为主题的iDOLPHIN中华白海豚小种群保护月,保护月期间,围绕iDOLPHIN数字应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传播内容、发起活动,并联合了无境深蓝、福建省担当者行动教育基金会、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南澎列岛自然保护区等外部机构进行联合传播,倡导公众对小种群中华白海豚的保护。保护月期间,相关内容浏览量超28万次,累计参与活动人次破5000。
蓝海公益与渔民一起来做海洋减塑派
2023年4月以来,蓝海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们多次与渔民进行海洋减塑志愿活动,在白沙码头将亲手绘制的“海洋垃圾小知识”宣传版进行展示;在码头进行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科普及宣传;跟随东海生态共富研习社渔民护渔巡逻队随船外出打捞海洋垃圾,并对打捞上来的鱼获和海洋垃圾进行分类。
世界海豚日 | 和蓝朋友一起守护南海生物多样性
4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三亚禹途救援队共同举办的“海洋鲸类知识宣传及搁浅救护培训”活动在海南省昌江县消防救援大队顺利举行。昌江消防救援大队30余名队员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期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专家欧阳明玥为队员们开展了鲸豚知识科普讲座,三亚禹途救援队李海勤队长带领队员们开展了鲸豚搁浅救援实操演练。
4月,零废弃岛屿合作伙伴征集启动
在零废弃公益联盟等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海知趣机构计划寻找有意愿在符合条件的离岛长期持续深入开展零废弃岛屿建设的伙伴机构(不要求已经注册,只要有意愿即可),期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探索零废弃之路。
海研会 | “鹬渔相生” 摄影展开幕
4月17日,由勺嘴鹬在中国、如东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如东县教育体育局、如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共同主办,如东县博物馆、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如东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以及博物美育研究中心承办的“鹬渔相生”如东水鸟与渔业摄影展在如东县博物馆顺利开幕。本次摄影展是江苏滨海湿地生计渔业可持续发展探索项目的一部分,希望以江苏滨海湿地之美带动更多人关注、参与湿地保护。
“渔网无弃”研讨会在京举行,SEE基金会助力废旧渔具的回收利用
4月21日,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指导下,由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技术支持,野生救援北京办事处等公益组织支持下举办的“渔网无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SEE基金会以及科研院所、高校、社会公益组织、省市级相关行业协会、爱心企业等代表,以致辞、主旨报告、倡议发布、圆桌对话等形式,围绕海洋环境的整治和保护,海洋废弃渔具的管理和控制,推进废旧渔具的绿色环保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国内国际新闻动态
(信息来源:中外对话海洋)
(信息来源:中外对话海洋)
图源:Fernanda Ligabue / 绿色和平组织
爱尔兰计划在2030年前将其30%的海洋区域划定为海洋保护区
根据爱尔兰住房、地方政府和遗产部长Darragh O'Brien介绍,爱尔兰计划在2030年前将其30%的海洋区域划定为海洋保护区,以应对海洋环境所面临的包括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影响在内的压力。该计划包括:发展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保护沿海和海洋系统生物多样性,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和减少污染的影响;提供离岸可再生能源的环境指导;减少水下噪音污染以保护海洋哺乳动物等。
(信息来源:蓝色脉搏·海洋生命共同体速递)
解决船舶在北极圈的“黑碳”排放
航运业是高度污染的行业之一,年排放量约为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船舶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不光是二氧化碳,还有“黑碳”——这种煤烟颗粒会吸收阳光并使热量滞留在大气中,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北极地区尤其如此。黑碳是一种危险的污染物,一旦落到冰上,就会降低冰雪的反射率,从而加速冰雪融化,并且它还会对沿海社群构成严重健康威胁。环保组织表示,如果要求船舶使用更清洁的燃料,便可以轻易消除这一气候和健康威胁。
(信息来源:中外对话海洋)
图源:Cyprien Hauser / Flickr, CC BY-ND
生态和人类对欧洲渔业的影响
在欧洲的海洋生态系统中,实现渔业可持续性需要考虑到生态、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影响。SEAwise的一个项目尝试创建一种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路径,通过评估和解决现有渔业管理措施存在的问题,帮助欧洲渔业更好地应对世界的快速变化。同时,通过对鱼类迁徙和渔民行为的研究,为渔业管理提供更好的工具和模型。
(信息来源:蓝色脉搏·海洋生命共同体速递)
危害海洋和人类的无形污染
当谈到海洋污染时,塑料往往更引人注意,而化学污染却相对较少受到关注。在加利福尼亚冰冷阴暗的海底,一种禁用化学物质正从成千上万个桶中渗出。早在上世纪40年代,第一批桶就被当作垃圾丢弃在了海岸边。今年3月,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名为DDT的化学物质几乎没有分解,毒性和80年前一模一样。DDT(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中文又叫“滴滴涕”)是一种在农业中曾经被广泛使用的杀虫剂。出于对野生动物和人类健康影响的担忧,美国在1972年禁用DDT,到2001年DDT已在全球禁用。不过,其牢固的化学键可以抵抗降解几十年。研究人员现在担心,疏浚或风暴可能会导致洛杉矶海岸附近这片被污染的海底释放有毒羽流,威胁海洋生物及其食物链上游物种。
今天,制造业中广泛使用的合成化学物大约有350,000种,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涉及药品、化妆品、清洁产品、电器、纺织品、家具和其他产品等多个方面。现在,95%的制成品都含有某种合成化学物质。它们的多样应用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可能危及海洋生物甚至整个生态系统。这些物质通过各种途径到达海洋,比如下水道中的洗碗液,油轮在海上倾倒的含油废水,甚至是含有化学物质的卫生纸,它们的存在和潜在影响都是深远的。如今,人们已经在遥远的北极和深海海沟中发现了合成化学物质。欧盟的研究表明,75%的东北大西洋、87%的地中海和96%的波罗的海均受到了合成物质和重金属的污染。但是,大多数化学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到底如何,我们依旧知之甚少。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性、复杂的构成和多变的特性阻碍了人们对它们的理解。如今,消费品越来越复杂,这意味着制造单个产品通常会使用数十种合成化学物质,使得其对的海洋影响和人类健康更加难以明确。数据不足也阻碍了环保行动的进展。
(信息来源:中外对话海洋)
图源:Scott London / Alamy
珊瑚礁全球基金会创始主席 Chuck Cooper认为,混合融资机制将私人投资与公共资金结合起来,利用公共和慈善资金增加私营部门对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同时,通过激励基于市场的养护解决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实地经济机会来填补可持续发展资金缺口。这种模式是跨行业协调的一个范例,为其他致力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行业提供了参考。
本期资讯由以下机构共创
智渔、海知趣、蓝海公益服务发展中心、蓝蹼、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海研会、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创绿研究院)、中外对话、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
* 排名不分先后
你可能还想看
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成功举办
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由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秘书处作为指导单位,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UNDP-GEF-GSP)联合主办,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承办,世界经济论坛海洋行动之友、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海知趣、昆山杜克大学蓝色先锋项目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