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保护海洋,伙伴行动在路上!

民生   2022-11-24 14:46  

      众志成城齐努力,海洋保护绩攀新。在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中,小编发现海洋保护这个巨大的工程在多辛勤努力下,展开了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快来看看伙伴们付出的汗水和收获的果实吧~


      2022年,10月28日-30日,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在各方努力下成功在江苏南通如东县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海洋公益的未来十年”,论坛邀请了来自政府、科研院校、公益环保机构、企业、社区代表等多方共同探讨未来十年海洋公益的发展。



      经过近一年的运行,“为海行动”的伙伴们取得了诸多的成果。在第四届公益论坛上,SEE基金会与GEI联合主办了“为海行动”的分论坛以海洋保护的社区力量为主题,2022年10月30日,SEE基金会与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联合主办的“为海行动”分论坛以海洋保护的社区力量为主题,邀请了海洋保护专家学者、受计划资助NGO和科研院校代表,从三大话题切入话题讨论:社区参与关键生态系统和物种保护实践、社区参与可持续渔业发展实践、社区参与保护的国际合作经验分享。

   

      2021年12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与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共同启动“为海行动”赠款计划。“为海行动”聚焦中国海洋保护领域,支持并推动中国海洋保护NGO在关键、重点领域的发展,同时提升中国海洋保护公益组织的能力和影响力。在本次“为海行动”中,SEE基金会和GEI合作共支持了16家海洋保护机构。



      SEE基金会海洋保护项目经理张晶代表SEE基金会进行了致辞,指出“为海行动”是SEE基金会和GEI共同启动的赠款计划,旨在支持并推动中国海洋保护NGO在关键、重点领域的发展,同时提升中国海洋保护公益组织的能力和影响力。GEI全球环境创意基金办公室主任、海洋专项基金负责人赵文娟女士总结汇报了项目进展。


     

      本次“为海行动”支持的项目领域主要涉及可持续渔业与社区发展关键生态系统保护关键物种保护,项目涵盖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河北省等。项目伙伴来自国内的科研院校、非政府组织与公益机构。虽然研究背景和专业不尽相同,但大家怀揣着共同的蓝色理想,经过半年的工作,各自的项目已经初见成果。


      在主旨发言中,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钱卫国和华东师范大学生命课业学院教授陈珉分别发表了自己对可持续渔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及NGO和社区参与的机遇、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NGO与社区参与的机遇的观点。


      在第一部分社区参与关键生态系统和物种保护实践话题下,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的刘明杰先生、惠州大亚湾蓝色海湾的路小轩女士、华侨大学的李裕红女士以及海南师范大学的张婷女士,分别介绍了各自机构在“为海行动“计划下开展的相关项目工作。


      除了关键生态系统和物种的保护,可持续渔业的发展也是海洋健康和海洋保护工作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舟山蓝海公益服务发展中心的陈莉莉女士和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的房璐女士分别代表自家机构分享在可持续渔业发展中付出的努力和收获的成果。


      在海洋保护行动中,我们除了需要专家学者的研究支持以及渔民的积极配合之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利益相关方也在中间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论坛邀请绿色和平的陈书凌女士和GEI的陈韵竹女士,为与会嘉宾介绍了NGO在推动海洋保护国际合作方面的经验。


      除了SEE基金会和GEI共同启动的赠款计划为海行动分论坛,其他伙伴们也在论坛举办过程中展示出了自家机构为保护海洋献出的一份力。下面就由我来担任这次论坛展位的线上导游,带领大家来看看吧~


      首先来到由SEE基金会发起的蔚海行动展位。展位负责人SEE基金会海洋项目经理张晶替我们科普到SEE基金会将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纳入到海洋保护“关键生态系统”保护策略。目前主要通过推动“蔚海行动”来推动社会公益参与滨海湿地保护修复。“社会公益参与滨海湿地保护修复主要有科学实践、政策倡导和公众参与几种方式。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联合相关的科研机构开展科学为先的规划,为保护行动提供科学指引;通过野外实践,为政策倡导提供基础案例支撑;通过联动公益伙伴开展多样的环保宣传,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滨海湿地,了解我们保护修复工作的必要性,并支持我们工作的开展。比如通过线上众筹方式获得修复红树林滨海湿地的经济支持。此外,我们还探索可持续金融模式,比如“蓝碳”项目,完成了中国首个蓝碳项目的签约,探索用卖“蓝碳”的经费来支持后续的管护工作”。




      由大鹏新区管委会和磨房网共同发起的民间珊瑚保育组织“潜爱大鹏”的秘书长王晓勇老师跟我们分享到,“潜爱”致力于倡导并践行珊瑚礁生态的自然恢复,构建海洋意识教育体系,传播海洋保护理念的方法,激发公众、企业、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的跨界参与,一起来推动珊瑚保护机制的建设,为珊瑚礁生态的恢复营造更好的条件。晓勇老师指出在保护珊瑚的过程中,意识到有很多人是不了解珊瑚是一种动物的,所以会发生游客潜水后将海底的珊瑚当作纪念品带回家这样破坏珊瑚的举动。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也需要更好的传播海洋保护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关注到珊瑚礁,积极参与进保护珊瑚礁的活动。



      在野生救援(WildAid)展位负责人分享到野生救援借传播来保护宣传的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濒危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加强海洋保护区执法能力的建设等。在展位中还有很多宣传手册的展出,都详细的介绍了野生救援在海洋保护中开展的工作与宣传。



      与此同时在展位区的另外一边“一个地球”也带来了许多过往项目的报告,其中包括在去年和SEE基金会、WWF联合发布的海洋保护地倡议书等,工作人员们也贴心的带上了自家机构的一些周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公众的意识来保护旗舰物种,表明我们平吃的的一些海鲜跟可持续消费的关系等。



      在零废弃岛屿的展位中,我们可以看到各色各样展示出来的浮标,机构人员表示这些都在海边建起来的,都是用废弃物做的一些手工品。工作人员也热情的展示出了“海玻璃”,这是一种人类制造的一些玻璃碎片,在不经意中通过其他的途径流入大海,被大海冲刷侵蚀后被打磨的圆润的样子。



      蓝色先锋的站台也是格外热闹。蓝色先锋立志于中国本土海洋保护人才培训计划旨在培养海洋保护公益领域中的领军人才。它是领域内具有口碑和权威性的培训项目,期望从“蓝色先锋”获得关于海洋科学和保育的专业系统培训,并将学习到的内容用于在工作中探索海洋与气候、生态等议题结合的可能性希望能够通过培训中的系统学习提高自己在海洋议题上的专业度,在日后工作中更精准地打捞深藏blue的冷知识,让爱海护海成为酷且有趣的一件事。


 

      由于疫情的关系,也有其他展位的机构人员没办法来到论坛现场,其中就有专注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及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的NGO组织智渔,以及沐渔护海行动。



      海洋保护需要的是政府部门和民众的通力合作,需要的是科研院校和公益组织的协作努力,需要的是企业的支持和公众媒体的宣传。保护海洋,你我同行!



内容 | 钱歆之

编辑 | 钱歆之 舒妍玉




      本届论坛由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秘书处作为指导单位,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UNDP-GEF-GSP)联合主办,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承办,世界经济论坛海洋行动之友、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海知趣、昆山杜克大学蓝色先锋项目等支持。


海洋公益论坛
中国海洋公益论坛秉持多元、平等、开放、专业的原则,将为中国海洋环保公益圈营造积极乐观、合作共赢的行业氛围,为这类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夯实基础,推动中国海洋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事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