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春秋”在古代也表示一年。据查考或传说,上古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都定在春季和秋季。
《春秋》,是中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
《春秋》记事语言极为简练,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019年2月,海昏侯墓出土简牍5200余枚,专家释读后发现包括《春秋》在内的儒家经典及其训传。
《春秋》,为何以“春秋”命名?夏历是我国古代最早历法,其中就把一年划分成春、夏、秋、冬四季,但在在语言表述方面为了更简练,往往不说“春夏秋冬”而是简称“春秋”。所以,“春秋”在古代也表示一年。据查考或传说,上古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都定在春季和秋季。
中国古代有编写史书的传统,以此方式总结前人旧事的经验教训,用来指导今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最早的史书编写,大都是按照时间先后,逐年逐年记载的。宋朝王安石形容为“断烂朝报”,梁启超比比喻为“流水账簿”。这种编年体史书一年接一年地记载史事,往往被冠以“春秋”之名。
武王伐纣主天下,分封诸侯,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编修有本诸侯国的国史,因此,世间就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春秋》。为了区分这些《春秋》,后人添字而成《鲁春秋》《燕春秋》《齐春秋》《宋春秋》等。当然,也有不以《春秋》命名而是另外命名《志》、《乘》、《书》、《杌》的诸侯国史。为了区隔各诸侯国国史,同样添字成为《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等。
秦灭六国,其他《春秋》均毁于战火,仅剩《鲁春秋》,所以“鲁”字便省略,因为劫后余生的众多《春秋》便成为孤本。这本《春秋》记载了上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含12个国君计242年的历史。书中所记虽以鲁国史为主,但对鲁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也各有涉及。并且,其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客观历史发展时期相当,为了叙事方便,历代史学家就把其上自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下至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这295年的历史发展时期用《春秋》这个书名来命名,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这部书应当是由鲁国历代史官编著成书的,但也有相传《春秋》为孔子所著。诸侯争霸,孔子目睹了礼法遭到践踏的各种现象,于是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治国理念,想以一己之力改写历史,但是处处碰壁后另辟蹊径,集中精力对周室、鲁国的文献资料加以整理,着手编写了历史著作《春秋》。他希望以《春秋》给诸侯大夫以严正的褒贬,从心理上来钳制他们从而安定天下秩序,恢复周朝政治权力。所以,史学领域有人认为东周时诸侯国的史书均已散失,只因为只鲁国史是《春秋》孔子编订,而尊重孔子的人较多,所以《春秋》便留传了下来。
事实上,《春秋》原文很多地方的笔调不一、行文风格迥异不似是一人手笔,所以客观推理应该是鲁国各个时期众多史官共撰写而成的。
张闻素 2022年9月28日 摘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