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书就像一对久别重逢的老友,相互诉说着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话题……
作者:田元武;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地球如同襁褓之中的婴儿,轻柔地生长着。一年初现的柔嫩芽蕾,和严冬后的干枯植物交织着庄重的美。”在《瓦尔登湖》一书中,作者梭罗这样赞美春天。
我轻轻将《瓦尔登湖》放回书架。因为,窗外的一场雨,让我感受到空气格外清新。从花红柳绿到蝶飞虫鸣,在《瓦尔登湖》出版170年后,我在张闻素撰写的《素描碳中和》一书中,又寻觅到了当年梭罗向往绿色环境的理想和对自然价值的感悟。
《瓦尔登湖》诞生的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从此拉开序幕。充满感性的梭罗,看到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听到大规模机器声代替了鸟儿的欢叫,对人类所处的生存环境倍感担忧。
21世纪,《素描碳中和》拿起《瓦尔登湖》的接力棒,再次对如何解决人类生存环境问题书写新的篇章。
张闻素的理性和梭罗的感性,让《素描碳中和》与《瓦尔登湖》在时空的穿越中牵起了手,有了心灵的共鸣。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简朴的低碳生活,与《素描碳中和》中提出的全球化只此青绿的碳中和世界观,碰撞出了璀璨的思想火花。
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他写出了自然环境最纯朴的美,道出了人类永恒不变的希望:接近自然并与自然融合。而《素描碳中和》则是让我从梭罗的优美句子中,迈向了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理性认识。
在《素描碳中和》中,张闻素提出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物多样性、生生不息的生态逻辑,并凝练出碳中和的未来愿景,初步架构碳中和领域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我看来,《素描碳中和》为梭罗所担忧的人类生存环境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和路线图。
离我首次通读《素描碳中和》,已经过去两年。在这两年里,我一边品味着梭罗笔下瓦尔登湖畔的亮丽风景,一边思索着张闻素勾勒出的碳中和时代新经济图景。我不再仅仅沉迷于《瓦尔登湖》里单纯的自然主义,而是通过阅读《素描碳中和》来探索现在或者将来绿色低碳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在品读《素描碳中和》过程中,我联想到了中国石化在碳中和领域的战略布局,想到了我们在科技创新、生产方式、金融交易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从创新研发碳捕集、碳封存技术到地热能源的开发,从光伏发电到氢能源的利用……大量事实证明,作为先锋队、主力军,中国石化正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作为炼化工程企业的一名员工,我更加关注项目建设中的绿色低碳化施工。在读完《素描碳中和》所有章节后,我深深感到,在工程建设领域,炼化工程企业以打造项目建设绿色工地为开端,通过减少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设备二氧化碳排放、研发智能化机械加工技术等方式,助力中国石化加速碳中和步伐。
就像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领域高级专家蔡廷永评价《素描碳中和》那样:“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石化如此大体量的国有企业已经展现雄心、拿出行动,生活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所有人都可以为心中那幅蓝图添上一抹亮丽之色。”为了这颗蓝色星球,梭罗在撰写《瓦尔登湖》过程中何尝不曾这样想过呢?
雨停了,明媚的阳光洒在书架上。《瓦尔登湖》和《素描碳中和》紧密挨在一起。两本书就像一对久别重逢的老友,相互诉说着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话题。倘若梭罗能够读到今天的《素描碳中和》,说不定会感叹,碳中和就是解开他心中人类生存环境问题的那把金钥匙,与瓦尔登湖一样的自然美景也会令他应接不暇。
2024年7月15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