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英文:Renaissance 意大利文:Rinascimento,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构成,法文:La Renaissance),是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在近代早期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知识生活。
文艺复兴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蔓延至意大利其他重要的中心有威尼斯、热那亚、米兰、那不勒斯、博洛尼亚、罗马,到16世纪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其影响力在艺术,建筑、哲学、文学、音乐、科学技术、政治、宗教以及智力探究等领域。 由于欧洲各地因其引发的变化并非完全相同,所以“文艺复兴”也是这段时期的通称。
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其本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西欧的中世纪在历史上是特别“黑暗的时代”,教会管制下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科学技术亦无进展,再加以黑死病在欧洲的蔓延,加剧了社会恐慌并使得人们开始怀疑宗教神学权威。
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生产力的发展等多种条件的促生下,于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来运转的,而市场上择优选购、讨价还价、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为,这就是自由的体现,当然要想有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时意大利呼唤人的自由,陈腐的欧洲需要一场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运动,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为这场思想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可能。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普遍尊重。这些都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社会环境以及人才。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艺术的成就很高,人们也可以自由地发表各种学术思想,这和黑暗的中世纪是个鲜明的对比。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不断入侵东罗马帝国(拜占庭),东罗马人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一些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希腊学院”学校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等。这种辉煌的成绩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其优越性与黑暗的比较显而易见。于是,许多西欧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就像春风慢慢吹遍整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兴起。
1295年,威尼斯商人出身的马可·波罗出版的在当时欧洲社会看来十分荒诞却又充满诱惑的《东方见闻录》,引发了欧洲人对高度文明而富饶的东方世界强烈的探索欲望,最终开阔欧洲人的视野;1405年~1434年,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进一步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导致了文艺飞速发展。
14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大众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从而在文化艺术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表面上是要恢复古罗马的进步思想,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精神上的创新。
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城邦林立的状态,各城市都是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国家,即城邦,14世纪后各城市逐渐从共和制走向独裁。独裁者耽于享乐,信奉新柏拉图主义,希望摆脱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大力保护艺术家对世俗生活的描绘。同时圣方济各会的宗教激进主义力图摒弃正统宗教的经院哲学,歌颂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价值。
所以,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开始。但丁早在1300年左右就写了《神曲》,反对了教皇独裁,但被关入狱中,贫困而死。但但丁的作品影响到了彼特拉克,并且也还有薄伽丘在1313年出生。从1338年起,彼特拉克断断续续用了四年的时间,写下了著名的叙事史诗《阿非利加》,这首诗是仿效古罗马作家维吉尔的笔法,用纯拉丁语写成,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对第二次布匿战争作了生动的描述。在诗中热情地讴歌了西庇阿,称颂他功比天高,可与庞培、凯撒媲美。史诗《阿非利加》使彼特拉克蜚声诗坛,名扬遐迩,并使他获得了“桂冠诗人”的荣誉。后来,彼特拉克到处演讲,他把自己的文艺思想和学术思想称之为“人学”或“人文学”,他大声疾呼要来“一个古代学术——它的语言、文学风格和道德思想的复兴”,因此,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的发起者,有“人文主义之父”之称。
1348年,黑死病流行。这促使薄伽丘写出了十日谈,《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意大利近代评论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这部作品导致了文艺复兴在意大利愈来愈势不可挡。14世纪中期至15世纪中期,只有意大利产出了文艺复兴,并出现了一大批的优秀人物。但文艺复兴迅速地也慢慢传播开了。
随着文艺复兴的传播先后传播到了欧洲大地,出现了大量的人才,更引发了大航海时代。
15世纪末以前,从西方通往东方的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陆路,即传统的“丝绸之路”,从君士坦丁堡登陆,经小亚细亚、黑海和里海南岸至中亚,再翻越帕米尔高原到中国。另两条是海路:一条从叙利亚和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到波斯湾,另一条从埃及经红海至亚丁湾,再换船到印度和中国。这几条商路本来就经过意大利、阿拉伯、拜占庭和波斯等地的商人多次转手,才能将货物运抵西欧。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于是,西欧的商人、贵族,迫切希望另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
15世纪时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地理知识的进步,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最终,新海上航路开通,并借助这个时期的大幅度发展,欧洲成为世界领导者。
随着文艺复兴的思潮已深入人心,宣告了中世纪至资本主义时代的过渡完成,当资本主义革命开始,文艺复兴也就了结了。
代表人物: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乔万尼·薄伽丘)。但丁(Dante)(1265-1321)。文艺复兴的先驱,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北部,一般认为第一个代表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为《神曲》。但丁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所创作的长诗《神曲》(全诗为三部分:《地狱(Inferno)》、《炼狱(Purgatorio)》和《天堂(Paradise)》),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神曲》原名《喜剧》,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这部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为书名。中译本通称《神曲》。
彼特拉克(Petrarch)(1304—1374)是意大利诗人。1304年7月20日生于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于阿尔夸。他不仅是人文主义的奠基者,而且也是近代诗歌的创始人,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乔万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
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桑西、米开朗基罗)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地理学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正因为他是一个全才,所以他也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4]
拉斐尔·桑西(Raphael Cenci)(1483—1520)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于卢浮宫博物馆)。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和《披纱女子像》。 [5]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o that Rorty)(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哀悼基督》、《大卫》、《摩西》、《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和《末日审判》。
莎士比亚(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深刻的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作有悲剧《哈姆雷特》;喜剧《威尼斯商人》。
张闻素2022年9月15日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