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利他,是一种高级的利己

文摘   文化   2025-02-01 20:09   辽宁  

稻盛金句站在对方的立场,以利他之心进行判断,这种行为带来的恩惠百转千回,最后一定会回到自己身上。


——《经营之心:助力企业的“心”领导》

 全文共1533字,阅读时间约9
♬ 点击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心语朗读音频


部下来商量问题时,或者在思考如何推进工作时,经营者必须对事情做出判断。这时,我们往往会用直觉来思考和判断。然而,未经训练的人用直觉进行判断时,大体上都是用本能在思考。 


所谓本能,是我们心中具备的基本的东西,是为了保护肉体的自我而被赋予的、最基本的心。因此,发自本能心的思考和行为,全部都是为了对自己有利。


换言之,本能心是与“让他人好”的利他心是完全相反的东西。它是由神灵赐予的,以保护肉身的自我,这里不存在善与恶的问题。但以直觉判断,总难免以本能心思考。


对自己的公司是否有好处,自己的企业是赚还是亏,诸如此类,全部都是以自身的利害得失作为判断依据。一般情况下,经营者都是这么做的。然而,以对自己是否有利做出的判断,对自己可能不错,但对周围的人来说,则可能不利。



举个极端的例子,某顾客想要买某个东西,因为他不了解市场行情,所以给出的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有人就会利用这位顾客的无知,觉得“他自己说要买的,不是很好吗?自己能大赚一笔,这是个好买卖”,于是以高价售出。 


明明看到对方遭受损失,但却以“他自己要买的,卖给他就行”为借口,只考虑自身利益。这么做,日后对方肯定会因此感到困扰。如果做生意时仅凭本能思考问题,或许会对自己有利,自己能赚钱,但会让周围的人遭受损失,从而引发各种问题。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但是,如果以利他之心进行判断,就会考虑对方,结果就会不一样。“我们公司可能赚钱了,但对方之所以提出以这个价格购买,仅仅是因为现在不了解行情而已,日后一定会产生问题”。


于是就直言相告:“没必要以这么高的价格采购,我会以合理的价格卖给您,价格过高,您就亏了。”这样做看上去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但其实并没有损失。


站在对方的立场,以利他之心进行判断,这种行为带来的恩惠百转千回,最后一定会回到自己身上。



在《京瓷哲学》中有这样的内容,“即使牺牲自己也要帮助他人,这样的心就是利他之心”。以利他之心做判断基准,这不限于经营者。政治家也好,学校的老师也好,对于领导者而言,利他之心是最高的判断基准。


话虽如此,但真正能以利他之心进行判断的,只有开悟了的圣者、圣人。所以,虽然我时常把“利他之心”挂在嘴边,但实际上我自己还远未做到。对此我心知肚明,但我仍然倡导利他之心。


利他之心的极致境界, 就是开悟的境界。为了达至开悟境界而坚持修行的人,在判断时所依据的基准,就是利他之心。秉持这种最高层次的判断基准,就能清晰地看到真相。


在与达至开悟境界的高人谈话时,对方会说,“我觉得这样做是可以的”“不,这个事情还是不要做”等,虽然是简单的三言两语,但这些真正了不起的人其实看清了一切。 



街头巷尾,充满了只要自己好就行的、仅凭本能判断事物的人。赢了还是输了、得到了还是失去了、赚了还是没赚,他们一天到晚都在浑身是血地搏杀。但用高层次的利他之心来看他们的状态,就能看出,他们自认为正确判断的,肯定会碰壁。 


因为拥有利他之心的人能看清楚 “往那里走会跌跤”,“在那里会受伤”以利他之心思考事物,就能看到“不该走那边,应该走这边才对,那里有水沟,会掉下去”。


但不具备利他之心的当事人就看不到,把眼前的道路视作康庄大道,认为它比田间小道要好走,结果踏入沟渠,掉了下去。从自己的欲望出发判断事物,就会如此。 


利他之心是开悟境界,是最高的判断基准。我们还远远谈不上开悟,即使想以利他之心判断,也很难做到。所以,在考虑事情时,一定要在“好吧”的想法涌现的瞬间, 要对自己说“等一下”,控制住自己。然后思考“对对方来说会怎样?”当确信对对方也好时,再得出结论。


在思考的流程中植入这样的程序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人格还不成熟,只要养成这个习惯,就能做到以利他之心判断。


本文摘自《经营之心:助力企业的“心”领导》


作者简介:稻盛和夫(1932—2022),出生于日本鹿儿岛。1959年创办京瓷公司、1984年创办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1983年创立盛和塾。2010年出任日航会长,仅一年就让破产日航扭亏为盈并创历史最高利润。代表作:《活法》《京瓷哲学:人生与经营的原点》《思维方式》等。

↓↓↓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活法
人活在世的差距是人所经历的人生和事业的活法️!也就是你怀有了美好的心灵还是丑陋的心灵!稻盛和夫说总结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培育美好的心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