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懋勋||国企形象的重构艺术——简评在场散文《华涌欣老人的歌唱》

文摘   生活   2024-11-15 06:17   四川  




《华涌欣老人的歌唱》是一篇优秀的在场散文,收录于周闻道散文集《只为卿云》。这篇散文书写了我国三线建设者胸中燃烧的激情,为国企改革奏响了礼赞之歌。通读作品,不难发现它在艺术表达上有四个显著的特点。


一、文学视角独特


作者以在场的姿态,介入现实,关注当下,穿行于国企改革的整个历程。他聚焦德阳市老协的老年演艺团,选取华涌欣老人为书写对象,并以华涌欣老人的歌声为线索展开叙事,反映国企改革与发展。这是一个崭新的视角,巧妙的切入点。


华涌欣是中国二重退休老领导、已经80高龄的老人。他196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就来到德阳,参加国家“三线”建设。他从技术员干起,直到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厂长、总经理,经历了二重几乎所有层级的技术工作及管理岗位,也经历了二重所有的兴衰与风雨。他对二重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退休20多年了,但是他还一直心系二重,关心二重的生存与发展。


他喜欢唱歌,不同的年代,总以不同的歌声,表达对二重的深情与厚爱。这样一个人物,是作者创作在场散文的极好视点;这样一个人物,是作者讲好二重故事,构建国企形象的叙事中心;这样一个人物,是值得作者大书特书的先进典型。作者以人物为中心,以歌声为线索,写出了精彩故事,写出了动人篇章,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文学之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野。



二、精神特征鲜明


在场主义的在场,主要是精神的在场,即要通过对书写对象的精神本质的发掘,呈现其存在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本文在场精神的指向非常明显,作品开篇就叙述道:听说国机重装要挂牌了,华涌欣老人就忙碌起来,张罗着老年演艺团排练庆祝节目了。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追诉华老义无反顾地来到德阳,将他乡作故乡,参加国家三线建设。然而,建设的号角刚刚吹响,却出现三年自然灾害,国家遭遇极度困难,不得不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热火朝天的工地和激情燃烧的队伍,不得不紧急刹车,冷凝下来。离开的挥泪,留下的揪心。


为了稳定职工思想,厂党委让宣传处和工会联合组织职工排练节目、演大戏,活跃职工文化生活,还请了著名导演来做指导。华涌欣不仅传神地饰演了《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大老粗赵大大,他还用歌声唱出那个特殊年代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心声。


华涌欣喜欢唱歌。他的歌声既是中国二重前行前的足音,也是中国重装、国企变革的脚步声。从当年的“小华”、“大华”,唱到现在的“华老”。在他的歌声陪伴下,中国二重跨过一个个艰难曲折,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在共和国工业化进程中谱写了无数华章声,时代特征非常鲆明。这充分彰显了作品的时代精神价值。


人们很少听到华老歌声了,就知道他生“病”了,但也知道他不是身体得病,而是“心里”有病,二重步入困境,让他郁郁寡欢。走过艰难曲折的漫漫长路,二重经过1984年风起云涌的第一轮国企改革,时隔35年后,又经过2015年全面启动的第二轮国企改革,国机集团对二重实行联合重组,二重获得新生。


作品通过这样的在场叙事,表达了一个鲜明的主题思想:深化改革是国企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叙述生动逼真


循着华老的歌声,不仅能够了解二重在不同阶段的处境,还能够通过作者的叙述,了解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二重的建设,跟新中国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展示新中国工业的发展历史,作者补充叙述了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国企改革重组的势在必行。


在作者的笔下,二重整顿调整(1982——1987)唤醒市场意识的6年,实行经济责任制(1983——1999)承包经营的16年,再到现代企业制度(1999——)探索建立的10年,生动地再现在读者面前。作品以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描述二重漫长的改革都没有出现奇迹,而且不只二重,包括许多国际性的大集团,在改革创新中,都有过这样的成功或失败经历。人们发现,绝大多数的专利都没有给企业带来效益;许多新技术的发明者,却不是其真正获利者,获利的往往是善于利用这一资源创新市场的人。2012118日这一天,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历程。后来实行的国机重组二重决策,解决了二重长期积累的问题,使二重在深化改革中获得了新生,就是党的十八大带来的机遇。


通过作者的叙述,不仅二重建设和发展的历程清晰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而且共和国工业建设和发展的轮廓也勾勒了出来。


四、行文曲折有致

作者对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抱有极大的热情,并对国企改革的历史大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刻的思考。他将所要表达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融入文学叙述中,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多元化还原时代的面貌,讲好中国二重故事,展示国有企业风采。


为了将故事叙述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作者在处理二重改革的有关细节时,并不是按照现实生活的原有形态排列组合,而是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加以重新结构布局。比如,作者以自己的想象力,在文中叙述道:“我循着华老的歌声,走进1958年。金秋。”描述二重建设期的辉煌,围绕一个时间节点展开:19581013日,德阳小县城迎来了二重的开工庆典。事实上,华涌欣是1962年毕业才到德阳参加工作的。这样的重构更有利于表达华老与二重一路同行,情感相联的事实,完整地描述二重走过的历程。


从二重建设初期的辉煌,转为三年困难时期的调整,从第一轮国企的改革,再到第二轮国企改革的深化,最后经党中央批准实行改革重组,在这个二重获得新生的过程中,作者叙述了一个重要事实:党中央洞察到国企长期积累的问题,做出了国企改革的重要决策。十八大的召开,又给国企解决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时任二重党委书记石柯、国机集团董事长任洪斌,在二重改革和发展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健在的几位老部长,在同一个离退休老领导党支部。他们对国机二重重组,几乎都经历了一个从反对、质疑、担心,到理解、支持、赞赏的过程。作者实事求是地讲述了这个过程,有了这些真实内容的补充描述,故事更加动人,更加真实可信。


总而言之,《华涌欣老人的歌唱》叙事片段的时空,经过作者的重构和改造,将个人的生活经验、感觉和整个国家的历史联系起来,将过去的历史和现在的历史联系起来,选择中国化生活细节填补文学作品,以独特的文学视角,鲜明的主题思想,生动逼真的叙述,曲折有致的行文,构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作品以集中、新奇的形态来超越现实生活,而又不脱离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审美刺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4119——10日周闻道散文集《只为卿云》研讨会)
















余 懋 勋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名誉副会长,长期从事影评、剧评、书评,在《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等国内外报刊发表,其作品被收入《四川科技书评》《四川电影评论三十年》《四川散文学会理论部评论文集——读你》,出版个人文学评论与散文选集《春华秋实》。



公众号其他文章链接:余懋勋||情满军旅人生路






顾问万晓玲 高伟 刘小革      
美编强军 湘君
主编唐明霞
副主编邹贵宝 向辉
编委成员:
李宗明 陆先武 张大春 周晓为 王芳
评论员:
龚革飞 陈岸国 陈芳

投稿邮箱:
623564515@qq.com




不惟读书
工作之隙,茶余饭后,可以读书、观影,去远方的繁华盛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