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2014年,我国首次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
1120的寓意:1、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即拨打120;2、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
如果说心梗是悬在心血管急症患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么“痛”则是剑身上那道一闪而过的寒光。若能尽早识别心梗,科学应对,就有可能挽救生命。当凶险急症来临之前,我们能做什么?
今天,就请北京健康科普专家、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王小刚为您讲述关于“痛”的领悟,以及心梗救治的“三个锦囊”和方便记忆的急救小贴士,助您在关键时刻冷静应对,处置有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疼痛似乎是司空见惯的。哪些疼痛需要我们警惕并及时就医?从医生的视角,威胁生命的胸痛往往由心脏、肺和大血管病变所引起,比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自发性气胸等。
这些急症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不可延误。时间就是生命,选择决定生机,让我们带着这份思考看看这个急救案例。
锦囊一:早识别、静等待
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往往会给我们传达一个信号,比如疼痛。此时如果没有加以重视,没能抓住最佳的就医机会,生命将受到极大威胁。
现实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患者的健康意识淡薄,意识不到急症的严重性,或采取不恰当的方式就医,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这部分患者往往很年轻,认为自己每年的体检正常,身体很健康,认为胸痛不会有大问题,忍一忍就过去了。
还有部分患者虽然意识到胸痛可能是心脏病发作,但却以工作繁忙,不能抽身为理由,执意忙完这段时间后再去就医。
还有部分患者,即使察觉需要立即就医,可却选择了错误的方式,还没有到达医院就发生了猝死。当心脏病发作时,心肌正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此时情绪的波动或运动都将使原本就脆弱的心脏雪上加霜,引发病情恶化。
因此,一旦感觉胸痛难耐,最好尽快拨打120,原地安静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拨打120急救电话后,我们在现场还能做些什么呢?
锦囊二:早呼救、遵指导
120是我国医疗急救电话号码,在拨打急救电话时,呼救者需尽可能保持冷静,尽量清晰、准确告知患者所在的地址、病情症状及所需要的帮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呼救者应积极配合调度员的远程医学指导,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对患者开展力所能及的现场救助,争分夺秒挽救生命,实现“呼救即急救”。急救人员到达后,会采取各种抢救措施开展高级生命支持稳定病情,并在救护车中进行严密监护和及时抢救,同时联系医院为患者建立绿色通道,为后续救治做好准备。
锦囊三:互信任、驱病魔
急性心肌梗死是人体的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死亡,使得心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影响生命的急性病症。其致死率、致残率很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占我国疾病死亡率首位,我国每年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约100万人,每3名心梗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死亡率达30%以上,目前发病趋于年轻化。随着医学的进步,心梗的治疗已经非常成熟,当急救医生通过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心梗并快速送医后,为了争取在发病120分钟内尽快开通闭塞的血管,家属千万不要在手术签字时犹豫不决,以免耽误救治时机。请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一同为挽救生命做努力。
北京120心梗救治小贴士请一定要记住哦!
胸痛大汗,莫大意;
牙痛腹痛,需警惕;
呼叫救护,要尽早;
静等医生,勿逞强;
加强沟通,互信任;
心肺复苏,救生命。
有了以上三个锦囊,对于急性心梗这个病魔,我们就能打出一套有力的“组合拳”。
第一拳 预防筑起“心的防线”
1.改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规律作息、戒除烟酒、避免熬夜和久坐不动。
2.掌握健康状况:定期体检,注意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水平。
3.遵医嘱保健康:诊断“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一者,遵医嘱通过非药物干预或规律服药,使得各项指标达标,并长期监测。
4.避免不良刺激: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劳累、兴奋、发怒、激动、受寒等情况。
第二拳 识别捕捉“心”的信号
1. 典型症状:胸痛伴大汗,疼痛时间往往超过30分钟不缓解。
2.可出现的症状:乏力、胸部不适、胸闷等。
不典型表现:不能解释的牙痛、腹痛,咽喉部紧束感或疼痛向左肩、背部或左上肢内侧放射等。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很少感到胸痛。
第三拳 自救赢取“心”的生机
1.立即停止一切活动。
2.牢记“两个120”,一是尽早拨打急救电话120,另外要争取在120分钟内开通闭塞的血管,降低发生意外的风险。
3.高度怀疑心脏病或既往冠心病者,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片,隔5分钟后症状不缓解,可再次含化1片。注意:收缩压小于90毫米汞柱或心率大于110次/分时慎用。
4.伴呼吸困难者,有条件给予吸氧。
第四拳 互救守护“心”的健康
在发生心梗的4分钟内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并实施电击除颤,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所在。互救时遵循以下四步法:
第一步评估:首先评估环境,确保安全。
第二步检查:判断意识,如呼唤或轻拍患者,若无任何反应,应立即进入下一步。
第三步呼救:大声呼喊救援,并寻求他人帮助,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可能取来附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第四步施救:用5~10秒检查呼吸,通过观察患者胸腹部有无起伏来判断,如无呼吸,应立即将患者放置在坚实的平面上,并立即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直至救护车抵达现场,120急救医生接手。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持续提升健康素养,加强急救技能储备。从“心”出发,珍惜生命,学习急救,让“痛“止步。
作者:北京急救中心公共关系和宣传科 徐思勤
图片:北京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医生 狄珊珊
审核: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 王小刚
编辑:刘嵌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