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海关总署围绕“政策再加力、服务再提升”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通关便利十六条措施》,天津海关根据总署统一部署,逐条研究推动落实,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新十六条”与“津关24条”“服务滨海12条”的统筹推进,进一步优化关区口岸营商环境,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为强化政策解读及应用指导,天津海关开设“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促进企业通关便利化政策直通车”专栏,切实让企业听得懂、运用好、享受到各项政策红利,今天我们推出第2期,带你了解“助力天津企业进口优质再生金属原料”。
政策解读
01
目前允许进口的再生金属原料种类有哪些?
进口再生铜原料、进口再生铜合金原料、进口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进口再生变形铝合金原料、进口再生纯铝原料、进口再生钢铁原料。
02
进口再生金属原料的检验地点有什么要求?
原则上,海关应在第一入境口岸对进口再生金属原料实施检验。海关总署可以根据便利对外贸易和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的需要,指定在其他地点检验。
03
进口再生金属原料的装运有什么要求?
进口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再生钢铁原料应分类存放。发运装车(船)时,每车厢(船舱、集装箱)一般只允许装载同一类别、同一牌号的再生钢铁原料。对散装船运进口再生钢铁原料,为弥补亏舱,也可装两个以上类别、牌号的再生钢铁原料,但应尽量隔开、作出明显标识。
其他进口再生金属原料:不同种类的再生金属原料不允许混装,不同类别的散装再生金属原料不允许混装,当不同类别的再生金属原料有独立包装时可以混装,但应分类放置。
04
进口再生金属原料的单证有什么要求?
进口再生钢铁原料:对应的税则编码及申报要素应符合要求,并注明具体的再生钢铁类别、牌号。不同类别、牌号应分“项号”报关。应该随附质量证明书或送货单。集装箱箱号(或其他车载工具识别号)、封识号应与相关单证列明的信息一致。
其他进口再生金属原料:同一报关单下不准许申报不同种类的再生原料,申报要素应符合规范申报要求,应注明具体的原料种类。集装箱箱号(或其他车载工具识别号)、封识号应与相关单证列明的信息一致。
05
进口再生金属原料对放射性指标有什么要求?
进口再生金属原料(含包装物)的X和γ辐射周围剂量当量率不超过所在地天然辐射本底值+0.25μSv/h;表面的α、β表面污染水平为:测量面积大于300cm²,α不超过0.04Bq/cm²,β不超过0.4Bq/cm²。
06
进口再生金属原料对爆炸性物品、密闭容器和压力容器有什么要求?
进口再生钢铁原料:不应混有废弃炸弹、炮弹、子弹等爆炸性物品。
其他进口再生金属原料:不应混有爆炸性物品(废弃炸弹、炮弹等)、密闭容器或压力容器。
07
进口再生金属原料对危险废物有什么要求?
进口再生金属原料中危险废物的质量应不大于原料总质量的0.01%(质量分数)。
08
进口再生金属原料对夹杂物有什么要求?
进口再生钢铁原料:不同的牌号,夹杂物含量要求不同。牌号为SRS401、SRS402、SRS403,夹杂物的质量应不大于原料总质量的1.0%(质量分数);牌号为HRS101、MRS201、LRS301、 BRS502、CRS701,夹杂物的质量应不大于原料总质量的0.8%(质量分数);牌号为HRS102、MRS202、LRS302、LRS303、BRS501、BRS503、ARS601、ARS602、ARS603、CRS702,夹杂物的质量应不大于原料总质量的0.3%(质量分数)。
其他进口再生金属原料:夹杂物的质量应不大于原料总质量的0.8%(质量分数)。
09
进口再生金属原料对金属实物量有什么要求?
进口再生铜原料:铜线、混合铜料中铜实物量的质量应不小于原料总质量的97.0%(质量分数);铜米中铜实物量的质量应不小于原料总质量的98.0%(质量分数)。
进口再生铜合金原料:铜合金实物量的质量应不小于原料总质量的95.0%(质量分数)。
进口再生纯铝原料、进口再生变形铝金原料、进口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铝或铝合金实物量的质量应不小于原料总质量的91.0%(质量分数)。
10
进口再生金属原料对含有非金属涂层的原料有什么要求?
进口再生铜原料、进口再生铜合金原料中,含有非金属涂层的原料质量应不大于原料总质量的5%(质量分数)。
11
关于进口再生金属原料的相关公告有哪些?
《生态环境部 发展改革委 海关总署 商务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规范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相关事项的公告》(联合公告〔2021〕78号);《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关于规范再生铜及铜合金原料、再生铝及铝合金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联合公告〔2024〕23号)。
12
海关进口再生金属原料检验规程在哪里可以查阅?
可通过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站(http://www.tbtsps.cn)的“标准”栏目查阅相关检验规程。
13
业务咨询电话是?
022-12360。
供稿单位:商品检验处、静海海关
编辑:李亚楠
审核:赵亮
栏目策划:综合业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