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酒类市场一款名为“信阳毛尖”中式精酿啤酒爆火,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
近日,信阳市茶叶协会的一则公告让“信阳毛尖”啤酒陷入商标侵权争议,引发网友热议。
12月2日,信阳市茶叶协会发布维权公告,称近期在市面上出现的“信阳毛尖”口味啤酒产品,商标性使用“信阳毛尖”字样的行为,侵犯了“信阳毛尖”商标权,并要求茶啤酒生产及销售企业限期进行整改。
今日(12月12日),金星啤酒召开发布会,就信阳市茶叶协会所提出的“‘信阳毛尖’啤酒涉嫌侵权及要求终止金星啤酒使用该标识”一事作出回应,三问信阳茶协如何解决争议,将追责信阳市茶叶协会违约及赔偿责任的权利,将考虑永久关停金星集团信阳啤酒有限公司。
结合“信阳毛尖”啤酒的火爆,这起争议背后,到底是过度维权还是过度跨界?
01
“信阳毛尖”啤酒火爆
信阳茶协多次出手打假
今年9月,金星啤酒正式推出金星“信阳毛尖”中式精酿啤酒,随后在抖音平台销量累计超过24万单。蝉妈妈数据显示,9月5日-12月3日的90天中,金星啤酒在抖音的整体销售额为2500万-5000万元。
而金星“信阳毛尖”啤酒爆火不止带来金星啤酒的“翻红”,也让不少模仿者跟风而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信阳毛尖啤酒的品牌多达十余个,电商平台也有多种带有“信阳毛尖”字样的啤酒,从外包装上看极为相似。
其实,早在信阳市茶叶协会正式发布维权公告之前,就曾出手“打假”。
10月11日,信阳市茶叶协会发布情况说明,称近期市场上出现的“云台山”、“德恩堡”、“海丁堡”信阳毛尖中式精酿啤酒三款产品,均未获得信阳市茶叶协会授权使用“信阳毛尖”证明商标,涉嫌商标侵权。其原料中所称含有“信阳毛尖”茶,无法证明出自原产地信阳。
12月初,信阳市茶叶协会发布维权公告,指出“信阳毛尖”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任何“茶啤酒”等非信阳毛尖茶品类产品生产销售宣传中商标性使用“信阳毛尖”字样行为,均属于侵犯“信阳毛尖”商标权。
对于此次茶叶协会发文维权,金星啤酒集团品牌推广部总监王文艺告诉相关媒体,金星啤酒拿到了授权,手续是比较完备的。同时,他对《公告》表示了欢迎:“有一些小型酒企,完全是山寨仿造,产品参差不齐,抹黑了‘信阳毛尖’品牌,整体规范起来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好事。”
02
三问信阳茶协
金星啤酒提侵权异议
那么,为何此前对信阳市茶叶协会维权支持的金星啤酒,为何今日会于郑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双方有什么新的争议?
微酒从发布会上获悉,信阳市茶叶协会突然发布《关于维护信阳毛尖合法权益的公告》,单方面要求金星啤酒集团立即停止使用信阳毛尖证明商标标识。这一决定让金星啤酒集团感到震惊和困惑,因为公司在获得授权后,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和资金进行生产和市场推广。
据介绍,今年9月3日,金星啤酒与信阳市茶叶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获得了使用信阳毛尖证明商标标识的授权,基于这一合作,金星啤酒推出了金星中式精酿信阳毛尖啤酒。自9月份至11月份,金星啤酒已采购信阳多家公司生产的信阳毛尖茶叶共计89932斤,茶啤系列产品上缴税金达2850余万元。
针对信阳市茶叶协会的单方面终止授权,金星啤酒集团提出了两大点异议:一、 授权及收费的合法性,信阳市茶叶协会出具了《关于授权郑州金星啤酒有限公司使用信阳毛尖证明商标标识的函》(信茶协函[2024]57号),并在9月9日收取了金星啤酒集团5万元的“信阳毛尖品牌管理费”。请问信阳市茶叶协会在出具授权、收取费用时,是否知晓这种行为是否合法?是否了解单方擅自解除授权所涉及的违约及赔偿责任?
二、违约及经济损失,信阳市茶叶协会在授权期内单方面要求金星啤酒停止使用信阳毛尖证明商标标识,严重违反了契约精神及诚信原则,给金星啤酒集团造成了近千万元的经济损失。请问信阳市茶叶协会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金星酒业明确表示,若上述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依法提起诉讼确认信阳市茶叶协会的解除行为无效,并保留追究信阳市茶叶协会违约及赔偿责任的权利;如果信阳市茶叶协会未给出妥善的解决方案,结合当地的营商环境,将考虑永久关停金星集团信阳啤酒有限公司。
03
过度维权还是过度跨界?
针对这场维权争议,信阳毛尖啤酒的生产到底构不构成侵权?
北京市炜衡(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慧欣律师表示,信阳市茶叶协会系商标持有人,《公告》中“任何‘茶啤酒’等非信阳毛尖茶品类产品生产销售宣传中商标性使用‘信阳毛尖’字样行为,均属于侵犯‘信阳毛尖’商标权”,也就是说,未经信阳茶叶协会合法授权即构成商标侵权。
目前,关于信阳市茶叶协会的这则公告以及金星啤酒的回应在行业也引发广泛讨论,主要聚焦在是信阳茶叶协会过度维权,还是啤酒企业过度跨界上。
一方面,有行业观察人士认为:“一个地域性的公共商标甚至是品类性的非严格意义上的由企业或者个人创立的地域性知识产权,本来就是服务于大众,信阳茶叶协会的格局实属有强收保护费的嫌疑,这年头能给行业带来希望的企业都值得尊重。”
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企业通过研发创新,跨界融合是创意之举,本身值得鼓励和推广,但需守住合规底线,绷紧知识产权这根弦,在进行跨界融合时,就要提前做足“功课”。
不久前,因2家汽车生产企业将销售的汽车命名为“Cognac特别版”,并以“干邑棕”命名相关汽车配色,法国国家干邑行业办公室将其诉至法院,法院最终判决被告立即停止涉案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赔偿200万元。
如此来看,“信阳毛尖”啤酒的商标侵权争议后续又将如何发展?答案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