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声|卫生基础设施与后发展想象、作为研究策略的电影制作

文摘   2024-10-28 14:00   广东  


「城声」栏目定期发布全球线上及线下与城市主题相关的人文社科领域讲座、沙龙及其他活动信息。欢迎读者、组织者关注或投稿。





讲座导览



主题时间
1超越现代性的理论化:一个基础设施与城市的适度策略
‍‍

10.31‍‍

2作为研究策略的电影制作

11.19‍‍‍‍




超越现代性的理论化:一个基础设施与城市的适度策略
Theorizing beyond modernity: A modest approach to infrastructure and cities




时间:2024年10月31日,21:00 (北京时间)
主讲:Mary Lawhon (School of Geosciences,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主办:The RGS-IBG Urban Geography Research Group
注册链接:https://cuhk.zoom.us/meeting/register/tJYucOuuqTkqHdLI3oOFFZ1D_J8GEX30h0Mq
如何从厕所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演变的城市卫生实践关系到人们如何想象城市、市民如何与自然互动。讲者将回顾现代基础设施和低技术堆肥厕所的演化,并将其与现代性和后发展 (post-development) 的想象联系起来。这些理论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二元对立,但卫生设施的实践超越了这一点。讲座将以坎帕拉 (Kampala)、内罗毕 (Nairobi)、利隆圭 (Lilongwe) 和德班大都会自治市 (eThekwini) 的非正式卫生设施为例,讨论不同世界想象背后的技术基础,以及解释这种新形式基础设施和社会想象的新词汇,由此揭示一种新浮现的“适度的想象” (modest imaginary)。这其中,技术是异质的,进步是可能的、但不是目的,国家的角色发生了转变,自然被视为可以引导的、而不是被控制的东西。新形式的城市卫生设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多元的理解世界的方式,以及其对城市地理学的启示。




作为研究策略的电影制作
Film/making as Research Strategy




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主办Humanities Across Borders (HAB) & 莱顿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IIAS Leiden)
注册链接:https://www.iias.asia/events/academic-ontologies-filmmaking-research-strategy


本场分享会属于“学术本体论”系列交流活动之一。该系列活动面向在校学生和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学者,讨论跨学科、多语言、多媒体叙事的研究和教学策略。面对当今以语言为基础的、由(后)殖民知识范式及图谱主导的学界,我们旨在探索一种替代性的存在与学习的方式,将注意力转向物质和身体感官,利用非文本的表达形式,如讲故事、具身实践和表演等,同时鼓励新技术媒介的参与。

在本场分享会中,我们将讨论电影制作(film/making)作为一种媒介如何与讲故事(storytelling)的知识实践交织在一起,尤其是讲述者和他的观众、故事的背景和意图这两组关系如何在短暂但充满意义的人际互动中互相流动。采用电影和电影制作作为研究方法正逐渐成为历史和当代研究中的新趋势。然而,我们邀请的三位发言都在各自的研究中超越了这一方法:电影不仅是丰富历史叙事的工具,其自身也充当了一种感官媒介和社会棱镜。电影以其强大的渲染和主张能力挑战了主流叙事,也为批判性对话和体验式教学提供了空间,更是有潜力通过参与式观影构建起团结的力量。


辽阔的编织:电影如何展现自身

A Wider Weave: How Cinema Shows Up...

| Rachel Thompson (IIAS Leiden)


从“文本”(text)一词作为“编织而成的东西”的词源出发,作者将探讨电影如何多样的领域中展现其身影。讲者将回顾自己二十年来电影创作的历程,剖析自身对于“方法”(method)一词不断深化的理解,并最终回归到其词根的意义,即方法作为道路(path or way)。一直以来,电影制作的工作模式被政治、伦理和美学之间交错的各种方法所塑造。讲者将特别提到两位非传统导演(Trinh. T. Minh-ha and Kidlat Tahimik)的作品对讲者制作理念和方法的影响。最后,作者将讨论电影的概念如何拓展到戏剧创作和景观的领域,以及这种概念的延伸如何在他目前研究的发生在印尼、荷兰以及两者之间的政治场景中呈现。



电影装置:电影、历史、教育与实践的媒介

Film-sāzī: mediations on film, history, pedagogy and practice

| Sarah Niazi (FLAME University India / IIAS Leiden)


讲座从一个乌尔都语(一种印度-雅利安语言,也是巴基斯坦的国家语言)词汇“film-sāzī”切入来深入探讨电影制作的奥秘,该词将“电影”与创造、和谐和装置的含义相结合。通过对这一术语内涵的详细分析,研究揭示了电影制作、历史、教学和知识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作者首先将电影视为历史的创造性表达,探讨人们如何利用电影档案来叙述和纪念过去,接着从这些档案中的和谐、韵律和声音,探究乌尔都语电影与印度电影之间的互动。最后,作者讨论了电影作为一种教育工具的潜力,提倡将创造性实践与批判性思维和理论方法相结合,从而使我们能够将电影既视为一种艺术形式也视为理解当下的重要媒介。



媒体团结网络中的声音国际主义

Acoustic Internationalism in Solidarity Media Networks

| Ling Zhang (SUNY Purchase / IIAS Leiden)


讲座将探讨冷战背景下在社会主义中国、东南亚和北非之间,如何通过电影展览、广播和纪录片制作来促进电影和声学文化的传播。这种流动性得益于公共电影工作室、进步节日和会议等媒体团结网络的支持,为对抗商业电影提供了替代路径,并推动了反殖民、反帝国主义的第三世界团结。中国新影厂制作的纪录片和新闻片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这些影片记录了第三世界的联盟历史,并作为人民外交的有效工具。1960-1976年,新影厂制作了超过100部电影,包括中索合作的《非洲之角》、 《不屈的阿尔及利亚》和《周恩来总理访问西非》。这一重要的中非遗产在当代学术研究中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讲座检视了第三世界跨地域的电影制作和声音实践,以及它们对对声音国际主义的贡献和长远影响。






整理:杨一萌 & 黄梦君‍‍‍
排版:李逸帆‍‍‍

反馈/建议/投稿:urbansense.info@gmail.com


城识 UrbanSense
打开城市的间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