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中医称为头风,由病名可知,此多为受风得之。现将笔者体会介绍如下。
1. 针刺
1.1 一针刺下,效果立显:
此法常用于接诊之初,当病人看病时,如果头部疼痛,当场扎针,头痛就能缓解一部分。既减轻痛苦,又能增加病人的信任。有一部分人甚至能只靠扎针就能治好。
1.2 丝竹率谷,玉龙真言:
古人玉龙歌言:偏正头风最难医,丝竹进针亦可施,沿皮透刺向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因此,选穴以丝竹空、率谷为主。笔者不用透刺,而是在丝竹空与率谷各扎一针,然后在其两穴连线处扎针。其旁边大穴如百会、头维也常辅助针刺。此为首要方法。
1.3 远端取穴,以痛为俞:
除了近端取穴,还需远端协助。此时注重寻经点按,以痛为俞,找反应点。尤其是手足少阳经,手足厥阴经的大穴是找反应点的关键地方。
1.4 辩证论治,审查阴阳:
若是有阴虚火旺,则加太溪。若是肝火胜,则用太冲,三阴交。若是怕风,选风池,风府。若是脾虚风动,选足三里。
2. 中药辩证
2.1 以散偏汤为主,不忘辩证论治。
《辨证录》中散偏汤为治疗偏头痛之有效方,以活血祛风柔肝为主。根据王付教授经验,如果是太阳头痛,合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如果是少阴头痛,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果是少阳头痛,合用小柴胡汤;如果是阳明头痛,合用白虎汤或葛根汤;如果是厥阴头痛,合用吴茱萸汤。
2.2 方剂组成,重用川芎
散偏汤常用量:川芎(30g)白芍(15g)白芷(10g)白芥子(10g)柴胡(10g)制香附(10g)郁李仁(6g)生甘草(3g)。
众所周知,头痛必须用川芎。此方的关键在于川芎量大,必须用到30g以上。量小则效必不佳。偏头痛难治之疾,需胆大心细。
2.3 祥查病机,有时不用散偏汤
本方适用于气滞血瘀,风邪外扰。若是辩证不是散偏汤证,则不能用。如病人为气血虚弱的头疼,则要补益气血。若是阴虚火旺,则要滋阴清火。若是肝阳上亢,则要滋阴潜阳。种种如是。
3. 病案举例:
3.1 中药:覆杯即愈,散偏汤经验
一朋友母亲,53岁,在苏州打工,因劳累,左侧颞部疼痛1月余,为搏动性头痛,每晚几乎彻夜不眠,严重影响工作,先后在2家苏州三甲医院诊断为偏头痛,服用西药中药,效果不佳,头痛逐渐加重,近几夜因疼痛彻夜未眠。朋友计无所出,便打电话请我帮忙。
刻诊:左侧颞部疼痛难忍,稍有见风加重,平时出汗非常少,出汗后觉畅快,口淡不渴,彻夜未眠,烦躁异常,二便饮食可,舌边暗红有淤点苔薄白(拍照),脉象未知,余无其他特殊不适。
我给她以散偏汤加减。
川芎40 生白芍20 郁李仁10 柴胡10
白芷15 香附15 生甘草10 蔓荆子15
薄荷6 麻黄9 杭菊12
当晚急买药来煎,服下后,自觉头痛减轻大半,当晚即能安睡。第二天神清气爽,稍有轻微头痛,患者喜不自胜向我报喜。嘱咐她服用完剩下的药,多休息,多喝绿茶。
1周后随访,头痛已愈。四月后随访,偏头痛未发。
3.2 针刺:头部自觉风吹案
一护士,女,26岁,2017年12月29日来诊。两年前因精神紧张及劳累,导致左侧头痛,时轻时重,未行诊治。头痛逐渐加重,一年前又出现一怪毛病,即每夜入睡之时,自觉左头部颞侧寒风阵阵,难以成眠。然门窗紧闭,蒙头大睡,风从何来?直令人奇怪不已。每因疲劳紧张或夜班之时,头部寒风凛冽,无休无止。甚为苦恼,又觉此病奇怪,似无法治疗,所以一年来并未诊治。
刻诊:左侧头痛,夜间头部风吹感,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弦偏弱,余无特殊。
病因病机:体质虚弱,感受风邪,邪客少阳。
治疗:遂针刺左手三里下一指(手少阳三焦经压痛处),左侧丝竹透率谷。针感明显,留针30分。当晚睡觉风吹感及头痛全部消失。
三天后因汗蒸,毛孔大开,感受风邪,其病复发,治疗同上。嘱其多食羊肉等滋补之品,避风寒、慎起居,畅情志。
数载怪病,至今未发。
按:1. 风邪客于少阳,经络郁滞,则有半边头痛,《玉龙歌》说:“偏正头风最难医,丝竹金针亦可用,沿皮透刺到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故选以丝竹空透率谷。根据《灵枢》以痛为腧,故针刺手少阳经压痛点。
2. 陈士铎《辨证录•头痛门》:“……遇拂抑之事而更加之风寒之天,则大痛而不能出户。”故嘱其避风寒,畅情志。脉偏弱,且素体虚弱,故嘱多食羊肉等。
2018.7.1
注:本文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随意尝试!
扩展阅读:
注: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操作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本文作者修远医生,为中医硕士研究生,行医杭州。笔名西湖虫二,来源于虫二笔记,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