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凸出于胃腔而形成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多数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可表现为按压腹部时出现疼痛、恶心、腹胀、食欲下降、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其成因可能与胃部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有关,也与遗传、激素等有一定关系。
36岁的王刚是江苏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他经常需要熬夜加班,并且频繁地参加各种应酬活动。王刚每天晚上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不是在办公室加班就是在酒桌子上喝酒。由于长期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不规律的生活方式,逐渐的,王刚的身体上出现了不好的预兆。
王刚逐渐发现自己的精力大不如前。以前的他可以轻松应对一整天的工作,但现在却经常感到疲惫不堪,时不时的还会出现恶心反胃。王刚以为是因为自己没有休息好才会如此,所以也没有太在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恶心反胃的感觉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频繁,偶尔还伴随着一阵阵的反酸感,同时,王刚发现,每当吃完饭后,尤其是油腻或者辛辣的食物后,肚子胀气的感觉就会特别明显。那种胀满感仿佛让他整个肚子都鼓了起来,有时候还会伴随着咕噜咕噜的声响,让他在人前尴尬不已。
2017年9月17日,正好逢上了单位体检,王刚检查完正准备赶回公司,却被医生(化名邓飞)留了下来。因为结果显示:王刚胃部有两枚0.2-0.4cm的胃息肉,所幸未见糜烂及溃疡,需要他进一步检查,判断是否需要切除。
听到消息后的王刚很是担心,拿起手机就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情况。突然,网上一条“当胃息肉的大小达到0.5厘米至1厘米以上,且基底较宽,同时伴随着明显症状或有恶变倾向时,才需要考虑手术切除。”的信息瞬间吸引了王刚的注意,他立马对照了自己的情况,发现他的息肉尚处于较小的阶段,是可以选择更为保守的方式,即通过调整饮食来控制息肉增大,并不需要做手术,王刚这才放下心来。
于是,王刚就自己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来改善,并没有到医院去做进一步的检查,王刚还时不时还到健身房去锻炼一下。但是由于他的工作强度大,依然还是经常加班,所以他总是感到疲惫不堪,甚至在白天也需要频繁地喝咖啡或茶来提神。提高工作效率。
11月20,王刚正埋头于堆积如山的文件中。突然,一阵突如其来的腹部疼痛打断了他的思绪,让他双手本能地按在了疼痛的区域。起初疼痛是轻微的,但很快就变成了持续的阵痛。王刚以为是自己不小心吃坏了肚子,也没有将这回事放在心上。
11月29日早上,王刚正准备吃早餐,突然间就觉得一阵恶心,就像是有啥东西在嗓子眼儿那儿捣鼓,让他忍不住想吐但是又吐不出来。接下来连续几天,王刚这种恶心反胃的感觉越来越重,而且他发现自己连续几天拉出来的大便黑漆漆的,跟平常的颜色大不一样。王刚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可能出了问题,于是连忙请假到医院检查。
到了医院,邓飞根据王刚的情况作了初步诊断,向王刚解释道“服用某些药物或食物可能导致黑便,如铁剂、活性炭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可能会在体内形成硫化铁,形成黑色大便。排除这些因素,黑便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消化道出血,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作用后变黑。“结合你的近期饮食习惯,考虑为消化道出血。
随后,邓飞根据王刚症状开具了检查。最终,结果显示:其中直肠见散在6枚息肉,呈山田I、I型,直径约0.4cm-0.6cm,表面光滑。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打算为王刚进行病理活检,最终诊断为增生性息肉,属于良性息肉。
胃部息肉,即胃息肉,是指发生于胃黏膜的隆起性病变,是胃良性肿瘤的一种。按照病理类型,胃息肉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腺瘤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几率相对较高,需要特别注意。
邓飞解释道“胃息肉在较小时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多数患者是在进行常规胃镜检查时才被发现。但随着息肉的增大,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上腹部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当息肉出现癌变时,症状可能更加明显,如恶心、呕吐、拉黑便(消化道出血的表现)等。”
由于王刚的胃部存在多个息肉。考虑到可能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大,以及影响消化功能等因素,邓飞让王刚通过手术切除切掉胃部息肉。事已至此,王刚也只有按照要求进行手术,好在手术很成功。王刚也恢复的很快,一周后,王刚准备出院回家休养。
出院前邓飞嘱咐王刚要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这样才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邓飞还特别叮嘱,息肉复发的概率很高,要注意定期复查。王刚连连点头表示理解,心里暗暗发誓回家后一定好好休养。
回家休养大约半年后复查时间如约而至,结果显示胃肠道一切都正常,王刚心里还因此暗自窃喜自己这么快就完全恢复了,时间一晃又过去半年了,这期间王刚身体未出现任何不适,正当王刚以为自己已经完全恢复时,殊不知厄运已经悄悄来袭。
2018年9月,王刚发现自己一点食欲都没有,就像嘴里塞了棉花似的,啥都不想吃。平时爱吃的食物现在摆在他面前,他也只是勉强动动筷子,然后就放下了,不仅如此,王刚还发现,自己的腹部偶尔会隐隐作痛。那种疼痛并不剧烈,但总是让他感到不适和烦躁。因为之前做过胃息肉的切除手术,王刚很是小心谨慎。随即就准备去医院检查。
然而结果出来后大家都很震惊。报告显示胃窦出现了占位性病变,考虑胃癌。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邓飞又给王刚安排了胃镜检查+活检。胃镜发现他的胃底黏膜点状糜烂,可见一处溃疡性隆起病变,大小约为2.6cm*1.8cm,整体形态欠规则。活检质脆易出血,结果不出所料,他被确诊为胃鳞癌。
王刚听到一下瘫倒在地,他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患上癌症,他紧紧抓住大夫的手质问道:“为什么,为什么是我,这段时间我一直饮食清淡,还经常锻炼身体,之前复查我的胃部也是没有问题的啊!为什么胃癌还是会找上我,一定是你们搞错了,对不对?”
邓飞听后也感到十分疑惑,如果王刚所说的句句属实,那按道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癌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患上了癌症呢?于是邓飞带着疑惑仔细询问他这一年来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终于发现了端倪。
邓飞摇了摇头叹息道:“无知啊!癌症也不是无缘无故找上你啊!你虽然饮食规律,也经常锻炼身体,但你却因为忽视了这两个生活小细节,才给癌症有了可乘之机,如果你能早点注意到这个问题,早发现早规避,也不至于发展成今天如此严重的地步啊!”
生活不规律诱发息肉恶化
黏膜是胃部的重要保护层,具有自我修复和再生的能力。然而,生活习惯不规律,如经常熬夜、过度劳累等,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胃黏膜的正常修复和再生过程。当胃黏膜受损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修复,就会增加胃息肉的生长和恶化的风险。王刚因为平时工作忙碌导致他生活十分不规律。经常熬夜、过度劳累,致使身体免疫力下降,使得体内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清除。正是由于种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不仅削弱了胃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使得胃息肉更容易受到致癌因素的攻击。随着时间的推移,息肉逐渐恶化,最终演变成胃癌。
饮食不当加速息肉癌变
致癌物质,如环境中的亚硝胺、多环芳烃等,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能够与细胞内的DNA结合,出现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使细胞失去正常的生长和分化调控,从而促使息肉中的细胞向恶性肿瘤转化。王刚虽然饮食清淡,但是由于没有戒掉平时喜欢吃腌制食品的习惯,所以才给病情加重埋下了隐患。腌制食物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细菌的作用和盐分的渗透,容易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但当它进入人体后,在特定的条件下(如酸性环境、与胺类物质反应等),会转化为亚硝胺,这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