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堂?
过堂是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之一,即上五观堂用餐,又称上堂、赴堂。进餐前,须列队鸣磬念佛以进五观堂,然后安静进食。
汉传寺院设早、午斋两次过堂,晚餐称为「药石」。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与礼仪的统一。
过堂可以正念关照、滋养色身、法身,广种福田、增长智慧!
过堂五观
祖师教导,应食存五观:
过堂礼仪
止语时的手势
【用斋的“暗语”】
用斋端饭碗时,拇指扣在碗口,其余四指平托碗底,丛林称之为“龙含珠”。“龙含珠”,还有一个深刻的含义,喻示着众生皆有宝珠一般的佛性。
右手持筷子夹起食物送入口中,动作要安详而寂静,丛林称之为“凤点头”。
用斋后,大家会把碗里的饭菜吃干净,然后加一点点水,这个水又叫惜福水,把碗里剩下的一点点饭菜和水一起喝掉。“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真是告诉我们粒粒皆辛苦,要惜福,一个饭粒都不浪费。
加水的姿势就是收起大拇指和小拇指之外的三指,手势像比“六”,指向自己的碗中,义工就会拿暖壶过来加水了。
当行堂义工端着饭菜经过,如果你喜欢吃稠一点的饭菜,就用筷子竖直在碗中表示。
如果你喜欢吃稀一点的饭菜,就把筷子倾斜表示。
用筷子点碗内的位置,表示“饭菜量到这个位置”。
某个菜很合胃口想多吃点?竖起大拇指告诉行堂义工,表示“多来一点”。
吃不了想少吃点?用大拇指点小拇指指节处,表示“少一点”。
威仪寂静
盘中粒粒皆辛苦
应将收进来的食物用完
珍惜福报!
随众过堂的八大好处
不懈怠故
就是不放逸,过堂前打板三次,叫做三通,通是通知。第一通,是通知准备吃饭;第二通,众人穿袍搭衣,进入斋堂次序就座;第三通,静候大和尚。这样做,大家不能怠慢拖拉,很有次序。
供养省力
厨房及行堂(盛饭菜)的人,工作方便省力,可以一次过排好碗筷,盛饭菜,收拾统一整理快易。
平等无我
大家吃同样的饭菜,无人我相,体现出佛教的平等观。
不偏众食
大家用膳平等,各样食物分配均衡,营养便会均匀,对身体亦有好处,又能改变不良的习气。
甘苦同受
存在念故
息诸妄缘,当观信施难消,为作药食而已,妄念一起,即起即空,是谓存在念。
如法如理
唐代以后,寺院人渐多,尤其在传戒时,常过千人,若没有过堂规则,便会很乱。有次序是人心安道隆,而体现出佛教的教育精神。
起止威仪
佛弟子,凡事都超众,连吃饭都有学问,有规有矩,令众生欢喜及恭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