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期间,很多朋友出现骨关节部位不适,掌握科学的强健骨骼方法非常重要。
冬春季常见的骨关节疾病
01
骨关节炎:这是最为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寒冷潮湿的冬春季会使关节周围的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软骨营养供应不足,磨损加剧,进而引发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尤其在膝关节、髋关节、手指关节等负重较大或活动频繁的部位更为明显。
02
类风湿关节炎:冬春季的低气温易诱发类风湿关节炎发作或加重病情。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关节滑膜,造成滑膜炎症,不仅引起关节疼痛,还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影响手部精细动作、行走等日常生活功能,常见于小关节,如手指、手腕等对称发病。
03
痛风性关节炎:春节期间,人们往往饮食丰富,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多,像海鲜、动物内脏、酒类等。过多嘌呤在体内代谢为尿酸,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诱发痛风发作,多累及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根部),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如刀割般,让人苦不堪言。
骨关节疾病常见诱因
01
寒冷刺激:冬春季气温低,关节周围的神经末梢对寒冷敏感,低温会引起血管痉挛,减少关节组织的血液供应,使得关节内的代谢废物排出受阻,同时营养物质难以进入,破坏关节内环境稳定,诱发或加重关节疾病。
02
湿度影响:冬春季有时雨雪较多,空气湿度大。湿冷环境会使关节囊、韧带等组织含水量增加,变得更为紧绷,弹性下降,进一步限制关节活动,增加关节摩擦,为疾病发生创造条件。
03
生活方式改变:春节假期,很多人长时间久坐打麻将、看电视,缺乏运动,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减弱,无法有效分担关节压力,稳定性下降。而且熬夜、作息不规律,身体免疫力降低,也容易让关节疾病趁虚而入。
04
不合理饮食:前面提到的高嘌呤食物摄入是痛风发作的直接诱因,此外,过度摄入油腻、高糖食物,会导致体重增加,关节承受更大负荷,加速关节退变,增加骨关节炎发病风险。
常见预防和治疗误区
01
关节疼痛就多 “养” 着不动:不少人认为关节疼了就该少动多休息,其实这是错误的。长期不活动会使关节周围肌肉萎缩,进一步削弱关节稳定性,加重疼痛和功能障碍。适当运动能促进关节滑液分泌,润滑关节,减轻磨损,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与强度。
02
盲目相信 “偏方”:有些患者四处打听治疗关节病的偏方,如用草药热敷、服用不明成分的药丸等。这些未经科学验证的方法,不仅可能延误正规治疗,还可能因成分不明引发过敏、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治病务必遵循医嘱。
03
只重视止痛,忽视病因治疗:很多人关节一疼就吃止痛药,疼痛缓解便以为病好了。但止痛药只是治标,像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若不针对病因,如调节免疫、改善关节代谢等进行系统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
冬春季常见的骨关节疾病
01
保暖防寒:外出时穿戴保暖护膝、手套、帽子等,避免关节直接暴露在寒冷空气中;室内保持温暖干燥,可使用空调、暖气、除湿器等设备,睡前用温水泡脚、泡手,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02
合理饮食: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奶制品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的食物,维持营养均衡,帮助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同时,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 1500 - 2000 毫升,促进尿酸排泄。
03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散步、游泳、太极拳、瑜伽等。散步能增强下肢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游泳对关节压力小,可锻炼全身肌肉;太极拳、瑜伽动作舒缓,有助于提高关节灵活性与身体平衡能力。每周运动 3 - 5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循序渐进。
04
规范治疗:一旦出现关节持续疼痛、肿胀、晨僵等症状,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诊断。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规律用药,定期复查,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等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尤其要严格遵医嘱。
强健骨骼小妙招与锻炼方法
01
晒太阳:冬春季阳光相对温和,每天选择合适时段(如上午 10 点 - 11 点,下午 3 点 - 4 点)晒太阳 15 - 30 分钟,紫外线能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 D,维生素 D 有助于钙的吸收与利用,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02
补充钙剂:饮食中钙摄入不足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如碳酸钙、枸橼酸钙等,同时搭配维生素 D 制剂,提高钙吸收率,增强骨骼强度。
03
力量训练:利用哑铃、弹力带或自身重量进行简单力量练习,如坐在椅子上抬腿、站立踮脚尖、墙壁俯卧撑等,这些动作能锻炼腿部、手臂、肩部等部位肌肉,肌肉力量增强可为骨骼分担压力,预防骨质疏松与关节损伤。每个动作 2 - 3 组,每组 10 - 15 次,每周 2 - 3 次。
冬春季要关注关节健康,远离误区,积极采取科学防治措施,就能让关节轻松度过寒冷季节,畅享健康生活。希望大家都能拥有灵活、强健的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