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群像成为古偶的新共识

科技   2024-11-17 21:29   河北  



互动话题:

你喜欢哪部作品的群像塑造?


作者|颜晞



十一月的电视剧大盘终于靠着各大平台的古偶攻势热起来了——《锦绣安宁》《春花焰》《七夜雪》的比拼刚刚落下帷幕,《永夜星河》《珠帘玉幕》《大梦归离》之间的比赛再次打响。几乎完全重叠的热播期让作品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花式剧宣再次把电视剧营销拉高了一个档次。只要你还关注内娱,就基本不可能错过这份初冬的乐子。 

虽然这几部作品元素风格大不相同,但是在宣传期不约而同地助推「群像」登上热搜。回顾近两年的古装作品,「群像」也成为了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

那么,为什么片方会不遗余力地给自己的作品打上「群像」的标签?

又为什么是古装题材,成为「群像」发展的沃土?





群像缘起

群像剧,往往指的是多个主人公以各自不同的故事间的穿插交错使剧情共同推进下去的作品。

当然,这还是比较狭义的说法。广义上来说,如果一部作品中有多个次要角色拥有鲜明的人物性格、完整的行动轨迹、独立的需求与目标,那么也会被认为是一部「群像作品」。

往远了说,四大名著无一例外都是群像故事;往近了说,《甄嬛传》《琅琊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三部长尾爆款作品也都在刻画群像,无论是家庭剧、年代剧、青春剧、职场剧,还是男频剧、女频剧,都有拔尖的作品符合群像剧的标准。




写群像从来不稀奇,在偶像剧里写群像却确实比较少见。

偶像剧的核心主题通常是浪漫的爱情故事,为了突出爱情线的细腻和曲折,创作者会将大量的篇幅和精力都放在主角身上,以展现他们从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以及在爱情中经历的各种考验和挑战。这种对爱情主题的高度聚焦,使得其他角色的戏份和故事线相对较少,或者说,很多配角的行动都是为了推动男女主角的感情发展而设置。不说别的,偶像剧「男二」「女二」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主角「恋情PLAY」中的一环。

同时,偶像剧的情节往往比较简单直接,不像一些正剧或群像剧那样有着复杂的剧情架构和多线叙事。偶像剧通常以男女主角的感情发展为主要线索,情节的推进也主要是为了服务于他们的爱情,这就导致了故事的视角相对单一,难以容纳更多的角色和故事线,也就限制了群像塑造的空间。观众进场是为了「秋雅结婚」,硬推一个不相关的角色「又唱又跳」确实不合适。

不过,这并不代表「群像剧」和「偶像剧」是一组互斥的概念。「群像」之于古偶的魅力,早就有迹可循。或许从《还珠格格》就可以看出,偶像剧的属性不能妨碍优秀作品在写好爱情戏的同时有余力写好亲情线和友情线,勾连出一幅生动的群像图景。 


而之后,「群像」的魅力被《仙剑一》和《仙剑三》发扬光大。在这个系列故事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人物弧光,他们的成长与命运紧密相连。同时,人物关系和人物情感的组合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友情、亲情等多种情感交织增添了作品的厚度和色彩。当观众为景天和雪见这对欢喜冤家的情感升温而欣喜,为徐长卿和紫萱之间的三世虐恋而揪心的同时,也会为与邪剑仙的对抗中众人的团结和勇气而感动,为茂茂割肉换粮的兄弟情和善良而落泪。



这两年,古偶市场更是「群像当道」。《卿卿日常》在虚构的九川世界中描绘女性觉醒的画卷;《云之羽》中阴暗如无锋,神秘如宫门,真正联系的纽带是人物之间交织的情感;《神隐》中主角四人小团队携手,从组队打怪的「仙二代」成长为各司其职的王者;《锦绣安宁》顶着「小知否」的名号,勾勒了一幅罗府家族众生相。观众想看的元素,诸如团队合作的热血,「CP乱炖」的乐子,似乎都可以从「群像」得到。


群像作为方法

古偶走过了一轮大女主风的洗礼,挺过了几生几世轮回虐恋的冲刷,集中而波折的故事线滋生了审美疲劳,观众逐渐期待更多的切入角度,更广阔的叙事空间,「群像」书写的出现又起必然性。男女主角的爱情滋生固然好看,多些情感元素和叙述视角也未尝不可。

目前,古偶的群像塑造常常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主角在励志冒险故事中组团打怪,攻克难题,每个人像游戏角色一样有自己的「担当」,例如《仙剑四》《永夜星河》;

二是古代家宅剧、职场剧,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以家庭或职场为背景展开故事,人物关系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星汉灿烂》《锦绣安宁》;

三是「一女多男」类的作品,故事中有多个男性角色有堪当男主的能力,分开剪辑甚至也可以是一部完整的作品,例如《长相思》《宁安如梦》。

这些群像作品的「配角光环」让观众津津乐道:人物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和需求,不单纯地作为服务主角的工具人,也不再是只为剧情发展消磨掉自我的无名小卒。他们每个人的成长线路随着故事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既有来处也有归处,每个人的选择与改变也都源于自我而非作品本身,既不会游离于主线之外,也不会闲下来无事可做。

这样的刻画,其实不需要很多的笔墨,却需要许多的心思。《永夜星河》中「水妖副本」的梦境中,慕瑶站在了幼年自己的身后,一剑击破了自己的心魔,让「做自己的大女主」有了具象的画面。短短几个镜头,角色的强大内核就立了起来。 

(图片来自网络)

群像也为故事提供了丰富的人物关系组合。一方面,差异化的人物塑造走题海战术,总有一个能让你共情;另一方面,爱情、亲情、友情的叠加,总有一个瞬间能让你「磕到」。而人物的碰撞和关系的发展,成为叙事动力来源的同时,也促进「名场面」的诞生。

《长相思》中几场聚会,一屋子角色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一边「地下恋」,一边开展「谁是卧底」;《锦绣安宁》一场花朝节拜花神的宴会,先宅斗再权谋最后上演「雄竞」的戏码,持续刺激着观众的神经……毫无疑问,这种有人物关系为支撑,基底扎实的「名场面」,是观众百看不厌的快乐来源。 

(图片来自微博)

群像意味着复调叙事,意味着组合与搭配;意味着取舍与留白,并不是简单的人物数量的叠加。从内容的纵向来看,主角故事线的效率提高了,不用「三生三世」「百转千回」也能支撑起主线;从内容的横向上来看,铺开的叙事面更广了,角色之间调动平衡成为了难点。写群像不难,把群像写好,则确实需要纵横捭阖的「大局观」。

 为什么是群像?

为什么是群像?或许这个问题还可以这么问:在降本增效的行业背景与「大女主」创作法失灵的双重夹击下,为什么是「群像」脱颖而出?

其一,古偶意味着头部剧集的投资,意味着需要丰富的人物、剧情和制作体量,意味着从「策划案」起就背负着要创造头部商业价值的使命,那么群像不失为一个高效的解法。

更多元的CP组合、更多头部演员的加盟、更丰富的剧宣方式,都是实打实能打动平台的优势,这或许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题海战术」。

以即将播出的《五福临门》为例,五对CP的背后是五种迥然不同的亲密关系模式和古代家族风貌的全面展示,观众可以像吃自助餐一样按口味自取。同时,能在一部剧中凑足十多个「有名有姓」,曾经担任过「大制作」重要角色的演员,也让作品显得「星光熠熠」,为之后的剧宣提前储备力量。 


其二,群像剧和各种类型和元素都适配,甚至和「大女主」「大男主」也并不冲突。无论是宅斗、权谋,还是探案、捉妖,无外乎是给予人物更多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场景,有更广阔的舞台来承接剧情的发展。

在新媒介环境下习惯了视角切换的观众,也乐意在影视剧中借不同的角色,理解不同出身背景的人对同一事件不同看法。这样,也为长期飘在云端,不能落地的古偶介入普通人的视角作为现实的补偿性点缀,扩大作品与现实的接触面。

其三,群像也是古偶回应短剧冲击的武器。「爽频快」是短剧众所周知的优势,也是它做群像回避不了的劣势。

短剧由于原生特质的限制,人物塑造往往比较单薄,通常会快速设定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并且很难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背景,对于人物性格的成因、他们在剧中世界的其他复杂关系等方面没有足够的篇幅进行展现,几乎不可能和剧集一样拥有完整的架构。因此,「群像」能让剧集做出差异化,能扬长避短,给观众提供短剧给不了的情绪价值。

其四,群像能更好地承载观众心中人际关系的投射,消解当代人的孤独感。群像综艺的崛起也是做好的佐证。观众爱看群像,与其说是那些各有魅力的角色,不如说是看到自己所缺失的那些友情和爱。它就像独居出租屋里一顿热腾腾的火锅,像穿越回学生时代的一次情感冒险。对家的依恋,对社交的渴望,依然是深埋在观众心里,需要被抚慰的一角。


简单来说,观众更希望去看到从不同的个体所延伸出来的不同的成长之路,以及他们所能做出的不同选择。而恰恰在优秀的群像戏里,我们能够从众多人物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尤其是在群像性的世界观中,人物的背景看似与我们天差地别,但他们的某些行为动机,却与剧情之外的我们不谋而合,使得现实里实现不了但又倍感渴求的情感,在群像戏中得到短暂的依托,获得另一程度上的心理归宿感,并以此弥合孤独内心的情感空缺。

当下,「CB向」是二次元创作的热词,相信这种「去CP」的创作之风也会影响到影视创作,非爱情的情感羁绊依旧能打动年轻受众。当多元的情感需求得到深度挖掘和「定制化」满足,也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1号结语

「群像」和「大女主」一样,作为方法的它远比作为类型的它要走得更远。无论是家庭纠葛还是团队协作,都让观众在虚幻的梦境中,找到与现实共情的触点;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甚至是脑补的感情,都让观众回味无穷,津津乐道。

「一个人的爽剧」或许很难打动观众,「一群人的共同成长」还拥有振奋人心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古偶升级,群像复兴》

https://mp.weixin.qq.com/s/__2dCkucc6zERaMM8MLQ9g

2、《群像剧,到底为啥这么火?》

https://mp.weixin.qq.com/s/68yji3nA7c1BbACkUuhmCg

《传媒1号》原班打造视频评论新号:

《主编浅度》

 视频号同步上线,敬请关注



传媒1号
中国传媒业产学研先锋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