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方法

2024-09-09 18:00   辽宁  

中药煎煮方法


中药汤剂作为一种传统剂型, 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具有适应范围广、能随症加减、吸收快、疗效高的特点, 是治疗多种病症的首选剂型。

对于中药的煎煮方法, 古代的医家非常讲究。明代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者, 虽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 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 则药亦无功。”说明了即便医生辨证正确, 用药得当, 调剂精准, 但是在煎药环节出现问题,药物也不能发挥出最佳效能, 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对于一些毒剧性药物, 甚至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 可能危及到生命。所以必须要掌握正确的中药煎煮方法。



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

砂锅受热均匀, 导热和缓且性质稳定, 不易与中药内所含化学成分发生作用, 故为首选。但有些患者会使用家中烹饪用的砂锅煎药, 这就要注意一定要涮洗干净, 因为油脂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

禁用铜、铁、铝等金属容器, 以免影响药效。

煎药前泡药

中药煎煮前, 先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30~60min, 以使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有些患者习惯将饮片洗过再煎, 以显卫生, 但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其一, 方剂中有些药味以粉末状态存在, 如牡蛎、龙骨等, 煎煮前水洗将造成粉末部分或整个流失而影响疗效。

其二, 水洗可致水溶性药物有效成分流失而降低药效。饮片中的粉尘多为药粉, 煎药可杀死病原微生物, 患者大可不必图干净而于煎煮前冲洗饮片。

煎药用水的选择

多用饮用水, 以澄清洁净为原则。

煎药的水量应该根据药量、药物质地 (吸水性) 来决定。一般, 第一煎可加水至漫过药面3~5cm, 第二煎可加水至漫过药面2~3cm。

用水量的多少也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

一般药物, 头汁、二汁皆约200ml;

滋补类的药物煎头汁、二汁需水皆约300ml;

解表药, 头汁300ml, 二汁约100ml;

煎煮用水应一次加足, 不要中途加水, 更不能把药煎干再添水重煎。

一般口服中药,成人每次煎药在150~300毫升,儿童100毫升左右,儿童服药困难,可分几次服用。


煎煮火候与时间

1.火候

煎药火候有“文火”和“武火”之分:“文火”即“小火”, “武火”即“大火”。

中药浸泡后, 药锅加盖, 一般先用武火迅速煮沸数分钟后, 改用文火慢煎, 使药力尽出, 尤其是滋补之剂, 更应文火慢煎, 保持微沸状态, 减慢其水分的蒸发, 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温馨提示:煮药时不宜频频打开盖子, 以尽量减少挥发成分的损失。

2.时间

一般药物煎二次为宜,不能以一次久煎来代替二次。

从沸腾的时候开始计时。第一次煮沸后20~30min, 滤出药液, 第二次再加水煮沸后15~20min, 滤出药液, 将两次药液合并约250ml待服。

滋补药头煎30~40min, 二煎25~30min。

如果药物质地坚实,则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40分钟左右。

如是质地轻、芳香的药物,第一次煎10~15分钟,第二次煎5~10分钟。汤剂煎好后应立即滤取药汁, 不宜久置锅中, 防止药液潴留。


以上是常见中药材的最基础煎煮方法。中药材涵盖范围广,根据治疗疾病的不同,煎煮方法也会有差异。一些特别的药材和特殊的疾病,还需要采取特殊的煎煮方法,留待另文讨论。

医生给您开具了中药处方之后常会提醒您,服药期间注意“忌口”!那么,服用中药汤剂应如何“忌口”?

忌口一词最早出自《金匮要略》九痛丸方后的“忌口如常法”。忌口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简称食忌,包括服药食忌、病证食忌两方面:

  服药食忌是指服某些药时,不可同时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甚或发生毒性反应,如人参忌萝卜等。

  病证食忌是指治疗疾病时,应根据病情的性质忌食某些食物,以利于疾病早日痊愈。

  1、服寒药治热病忌食温热食物。

  2、服温热药物温散寒邪治疗寒性病,则忌口寒凉食物。

  3、使用发表药时,忌口滋补类食物,以免留邪。

  4、服用祛寒湿、通经络药物时,应忌口生冷食物以免伤阳气。

  5、服用滋阴、养阴清热的药物时,忌口辛辣温热之品。

  6、服用祛痰胜湿的药物时,忌口油腻食物等。




文字:代严慧 宋莹纬






辽油宝石花药学部
合理用药,安全科普,守护健康,药师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