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的纺轮,出土于河南西平县谢老庄遗址,距今约7000-9000年,现收藏于驻马店博物馆。博物馆的介绍里名字为新石器绿松石纺轮。乍一看,没毛病,但是仔细看,玩过绿松石的藏友看得出,这好像与绿松石有点不一样,对吧。如果用现在的绿松石定义去检测它,那检测证书上一定不会是绿松石。那它是什么呢?答案是,硅酸盐。继续,请看下图这一件。
这一件,是考古出土的商代绿松石蝉,现收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绿松石蝉这个名字,也是博物馆的文物介绍中的名字。那这个材质是绿松石吗?其实,也不是。和绿松石很像,但的的确确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绿松石。继续再看下图。
这件是收藏于天津博物馆的绿松石蛙距今3200年,那它是绿松石吗?不好说。我手头收藏也有类似材质,但是没检测过材质。实话实话,和现在的绿松石还是有些区别,究竟什么区别,说不上来。那博物馆里有没有叫绿松石的古玉,和现在绿松材质一样呢?有!必须有!
这些就是,叫绿松石没问题。和现在意义上的绿松是同一种材质,没毛病。所以,很多人纳闷,为什么材质不一样,都叫绿松石呢?答案很简单,古代对绿松石没明确的概念,长得差不多基本上一样的,统统都叫绿松石。只不过现在科技发达,珠宝鉴定必须科学严谨,通过仪器检测,符合特定属性的才能叫绿松石。所以,才会出现李逵和李鬼的情况:看着差不多材质,结果一检测,有的是绿松石有的确实硅酸盐。
这件是本人收藏的一个谷纹珠子,从皮壳包浆、工痕特征等方面来看,都是大开门的春秋时期玉珠,但它不是绿松,而是硅酸盐。
而上几图的商代玉人面,以及两个蓝色珠子,则是典型的符合现在定义的“绿松石”材质,尤其是两个珠子,年代为文化期,不但符合现在“绿松石”定义,而且还符合文玩界对“暴力蓝”的追求。关于古玉中的绿松石,你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