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首蛇身,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一枚商代伏羲佩

百科   2025-01-31 00:12   四川  
      根据出土考古记录以及收藏经验,伏羲题材玉佩多为商周时期古玉,至春秋时期渐少,到战汉之后,便无伏羲题材片状玉佩。这个说法是目前我的认知,不一定对,经验之谈,有待讨论研究。
      所谓伏羲佩,即所雕为伏羲形象,也就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这样一位圣人,在春秋战汉以前的形象是“人首,蛇身”。同时,人首蛇身的伏羲图案也经常被使用,比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锦,上面就有这样的图案。至于这样的形象是不是合理,为什么创造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又会是这样一个形象,这点暂不讨论,太学术性。先看下图,人首、蛇身,从这件玉器上你能看出来吗?
      很多人认为,伏羲为人首蛇身是一种误解,应为人首龙身。其实,上古时代,并不是只有伏羲被描绘为蛇形,女娲同样是以蛇形出现的。但不管蛇形还是龙形,《山海经》中所记载神灵454个,其中与蛇形、龙形有关的多达138个。至于为什么古人这么崇拜蛇和龙,不得而知,本人没做研究。这篇文章重点不是说这,主要还是侧重古玉的鉴定方法与收藏。
       上面这4张图,从微距的皮壳特征、工痕特征、受沁特征这三个方面,毫无意义是属于大开门的。皮壳,使用痕迹明显、风化特征自然,能看出是在入土埋藏以前便已是一件经久使用佩戴的玉器。工痕上,粗中见细,从阴刻线条上来讲,一面坡工艺还不成熟,即还未到西周,鳞片特征也是典型的商代纹饰,所以是商代玉器。受沁自然,大黑沁和牛毛沁兼备,有深有浅有过渡,过渡层为黑褐色,这是典型的黑沁与宋代以后提油工艺的区别。算是个知识点。
      收藏界认为,大黑沁是大墓里的玉器,我个人是赞同这一点的。除沁以外,这件玉器的饭糁现象也是开门至极。图片比较清晰,相信藏友一眼便能认出这些饭糁的典型特征,同时玉质已经熟透,呈现所谓的“熟糯米”颜色。
      最后,说说这件玉器的打孔工艺,喇叭孔,也就是铁制工具出现以前的玉器,边研磨钻孔边损耗的制玉工具会导致喇叭孔的出现。伏羲佩呈玉璜形状,应为玉组佩部件。这件商周古玉伏羲佩上的知识点,关于如何鉴定学到了吗?


古玉部落
古玩玉器鉴定鉴赏,历史文化知识传播,藏品交流活动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