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

百科   2025-02-06 14:49   四川  

      郑和下西洋,原因自然非常复杂,有说是要壮大国威的,也有一些野史笔记说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但其中一个目的,其实在历史上记载得非常明确,那就是前往忽鲁谟斯等国,取得那边的宾服。

忽鲁谟斯(今译霍尔木兹)就是波斯湾的入口,长8.1公里,宽5.6公里,人口在当时大约只有不到一万人,此时臣服于它背靠的帖木儿帝国,一切事务都听命于帖木儿帝国克尔曼省的总督。在郑和航海后的一些明朝记载中,一直都将这个弹丸小国列在来贡外邦的第一位,居于锡兰、马六甲等印太诸国的首位,足可以看到明朝对忽鲁谟斯在战略上的重视。这种重视,自然不是针对对区区小国本身,而是针对忽鲁谟斯背靠着的庞然大物——帖木儿帝国。

更重要的是,从现存的泉州石碑的记载看,郑和出海的身份是“总兵太监”,郑和出海的最主要目的,一直都是军事。在永乐三年(1405年),帖木儿大帝决定远征明朝的同一年,郑和受命带着五个卫的明朝大军,大约两万五千人,匆忙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出海项目。这一军事行动震惊了整个南洋,几百年年没有听说过中央帝国之名的东南亚诸国,第一次亲眼见到了大明朝的远征军。

两万五千人,是足可以征服一国的兵力。当然,这次航行并不能一蹴而就地直接到达忽鲁谟斯这个帖木儿帝国的门户,明朝必须先打通马六甲海峡,这一通往印度洋的门户,同时所以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航海中,郑和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爪哇、满喇加(马六甲)这一带的国家,庞大的舰队丝毫无暇他顾,没有去管与大明更近、联系更密切的菲律宾、文莱,而是一头扑向马六甲。最终,郑和的大军通过外交与武力并施的方式,取得了这一地区的臣服。通往忽鲁谟斯之路,就此畅行无阻。

大约是在永乐十二年(1414)年底或永乐十三年(1415)年初,郑和率领宝船队到达了忽鲁谟斯,声势壮大的大明朝船队,在这个小岛上与帖木儿帝国隔海相望。

位于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大帝国,在十年之前错过了一次交锋的机会,却在十年之后,以这种方式相遇交错在了一起,并相互确认了对方的实力。

后世的记载中,郑和来到忽鲁谟斯执行的任务是——买马。但至于真正发生了什么,由于史料缺失,我们如今不得而知。

古玉部落
古玩玉器鉴定鉴赏,历史文化知识传播,藏品交流活动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