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用“青言青语”引领“青心青听”,以青春之我,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之问”。徐汇团区委、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学思想·汇力量”——徐汇区青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报道,邀请“汇青春”青年讲师团,以年轻的声音讲述新一代徐汇青年的成长故事,分享他们在徐汇的经历与感悟。
相信不少朋友小时候看机甲动画片时,都有梦想过它们能变成真实的“朋友”,陪伴在自己左右。幼时的宁业衍也不例外,长大后他选择了机械制造专业,成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的一名青年工程师。
本期汇青春微党课,我们将在宁业衍的带领下,和徐汇区爱心暑托班的两位学生一起,走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揭开机器人的神秘面纱。
在科创领域“攀登山巅”
“宁老师,这是什么呀?”
“这是我们研究的无源上肢外骨骼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有什么功能呀?”
……
在特种机器人创新中心内,宁业衍向小朋友详细讲解了团队的研发之路。他介绍,自2017年开始,以“一带一路人机协同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为平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与国内外的青年们一起,开展对未知的探索。
缺乏新的算法、无法购买现成零件......研发之初,宁业衍及其团队成员们几乎从“零”开始摸索。“但面对重重困难,我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宁业衍回忆道,彼时他和队友们一起昼夜奋斗,从最基础的算法编写到数据测试,就这样一点点将一堆部件变成机器人的雏形。“虽然它略显笨拙,但我们当时的自豪感无与伦比,这是我们心中的国之‘重’器。”宁业衍感慨道。
如今,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宁业衍所在团队依旧探索步履不停。他们根据市场需求与用户反馈,进一步迭代升级,优化硬件结构,升级软件算法,拓展功能定义、拓宽应用场景,引入新工艺、满足新需求。这些机器人就如同被赋予了生命的战士,不仅可以帮助腿脚不便的人实现行走,还能精准地预测每一个动作,在智能装备、养老康复、消防救援、物流搬运等领域将发挥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机器人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我们常常把研发的过程叫做‘攀登山巅’,每一步的自主创新都很不容易。”宁业衍解释道,“就像攀登上山巅,会看到更好的风景。我们对科技创新的每一份追求,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除外骨骼机器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还探索研发出了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作为机器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目前已经进入应用验证阶段,未来将深刻变革人类生活生产方式,重塑产业发展格局;而外形像小狗一样的四足机器人,如今在科研教学、巡检勘探、智慧安防、消防灭火等应用领域的前景越来越广阔。现场,一位小朋友看着四足机器人惊喜道:“我在暑托班里看过!”
今年3月,以上海市特种机器人创新中心为基础,徐汇区政府牵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共同打造了上海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更好发挥政企一体化协同作用,凝聚优势力量,打造创新生态圈。在新的起点,共同推动徐汇具身智能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引擎,更是青年成长的舞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在自己的青春赛道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这是以宁业衍为代表的科技青年们的共同追求。
科技创新从来没有教科书,有的只是不断探索的勇气、持续学习的热情、敢于质疑的精神、跨界融合的视野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未来,更多像宁业衍一样的科技青年将继续带着梦想,在徐汇这片创新热土上用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创新篇章。
来源 / 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