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陶瓷艺术的璀璨星河中,有这样一位大师,他不仅深耕于泥土与火焰的交织世界,更以陶瓷为媒介,将东方文化之美传递给全世界。他,就是宁钢,一位承载着中国陶瓷艺术梦想与希望的杰出艺术家、教育家。
宁钢,这个名字在陶瓷艺术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他不仅是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原校长、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的现任院长,更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的头衔和荣誉如同他丰富的艺术人生一样,厚重而辉煌。
走进宁钢的世界,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张力与和谐的艺术殿堂。他的陶瓷艺术作品,就像他本人一样,既有雄狮般的激情与活力,又不失谦和与朴实。那些看似对抗的张力中,却透出浑然圆融的大气和合,这正是宁钢艺术风格的独特之处。
宁钢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是秀才,父亲宁璘更是毕业于武昌国立艺专(现湖北美术学院),并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今景德镇陶瓷大学)成立之年,宁璘便投身于美术教育,成为了一位知名的画家和艺术教育家。这样的家庭背景,无疑为宁钢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宁钢的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少年时代的他,曾是一个热爱体育的阳光少年,喜欢打排球、掷标枪,还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过标枪项目季军。然而,一次与父亲的谈心,却悄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油画家父亲成了他的启蒙老师,引领他走进了色彩与光影的奇妙世界。但生于景德镇、长于景德镇的他,终究还是难以割舍与陶瓷艺术的深厚渊源。于是,他迈入了陶瓷艺术的世界,开始探索泥与火的奥秘。
在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工作的日子里,宁钢从零开始,学习了景德镇传统陶瓷技艺的每一个环节。从拉坯、构画、填色到烧制,他都亲力亲为,一丝不苟。景德镇陶瓷的72道工序,对于他来说,既是挑战也是磨砺。他深知,只有下苦功,才能真正入门陶瓷艺术。
在景德镇学院任教期间,宁钢更是沉浸于陶瓷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之中。他连续几年为私人作坊画釉下彩作品,戏剧人物、花鸟鱼虫等陶瓷艺术中的传统文人画题材和民间艺术形式,他都亲自触摸、领会。这些经历,不仅让他的技艺更加精湛,也让他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
1992年,宁钢自建工作室,开始自立门户进行陶瓷艺术创作。他借鉴传统山水画的泼墨技法,将其运用于陶瓷艺术之中,创造出了独特的“泼釉”技法。这一技法让传统斗彩釉下的“绘图”变为“泼图”,图像由具象变为抽象,形成了迥异前人的写意效果。而他的釉上梅花作品,则以粉彩工笔绘制,细腻、轻灵、秀美,逼真地展现了梅花的神韵。
宁钢的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他敏锐地捕捉到时代思潮的涌动,利用传统艺术的题材和同音谐音、借物寓意的传统表达手法,以陶瓷艺术的方式诠释和传递“和合”文化。他的作品《干涸的荷塘》以捏塑等手法烧制出开裂的碗形底盘象征荷塘,枯萎的茎杆、干瘪的莲蓬和霉变的莲心则寓意着生命的成住坏灭。这一作品不仅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更唤醒了人们对生命的怀想与珍惜。
而宁钢的《观音》系列综合装饰作品,则进一步展现了他在陶瓷艺术上的深厚造诣。他运用泼釉斗彩加浅浮雕的方式,将观音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端庄慈祥。这一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陶瓷艺术的独特理解,更表达了他对和谐、祥和的美好愿景的向往。
宁钢的艺术成就不仅仅局限于国内。他的作品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2012年,中英建交40周年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执政60周年之际,景德镇陶瓷学院受邀与英国剑桥大学联合举办《中国白金——景德镇陶瓷艺术展》。宁钢作为代表艺术家之一,受邀为英女王制作了一件陶瓷艺术纪念品。他创作的《祥和》瓷瓶以五爪龙、祥云、荷花、仙鹤为图案元素,寓意祥瑞、和平、向上。这一作品不仅得到了英女王的高度评价,更被永久收藏在白金汉宫中。
此后,宁钢的作品更是频频亮相国际舞台。他的作品《岁岁和合》、《岁岁平安》被摆放在北京APEC峰会主会议厅;他带领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团队在希腊亚洲艺术馆举办作品展;他的作品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他个人的艺术魅力,更让中国陶瓷艺术再次在国际舞台上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岁岁和合》
宁钢深知,艺术是文明互通的媒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陶瓷艺术作品,让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他常说:“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一载体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今天的中国。”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和追求,宁钢一直在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今,宁钢已经卸任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的职务,但他对陶瓷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却从未停止。他依然活跃在陶瓷艺术的创作与研究领域之中,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继续书写着中国陶瓷艺术的辉煌篇章。他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陶瓷艺术一定能够再次影响世界,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