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处暑

文摘   2024-08-21 16:36   江西  




处暑时节


明日将迎来处暑节气。处暑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01


处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代表暑气渐渐消退,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开始逐渐下降。


02


处暑


热敏灸养身:

处暑在夏秋之交,人体由春夏养阳到秋冬养阴的转换,此时体内气血阴阳不稳,通过热敏灸来刺激人体的经穴,可调节人体的气血的运行,调整脏腑阴阳的平衡。从而加强对五脏六腑的养护。

热敏灸推荐穴位:

1.关元穴(任脉)

位置:在下腹部,肚脐下3寸。

作用:补益肾气,增强阳气,改善体质虚弱。秋冬季节,自然界阳气由泄趋收,人体的阴阳也要顺应天地。关,指闭藏。元,指元气。秋季记得常常艾灸关元,为我们更好地收藏元气,以备来年生发。

2.太溪穴(足少阴肾经)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足跟与内踝中间的凹陷处。

作用:滋阴补肾,滋阴润燥。处暑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易产生咳嗽少痰、咽干不适、鼻燥口干、手脚心热等。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灸此穴可起到养阴润燥的作用。

3.丰隆(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2横指处。

作用:化痰除湿,调节脾胃,用于湿阻中焦、痰多等症状。处暑处在雨季的第三个节气上,我们的身体易受湿邪侵入,所以除了艾灸关元外,还要抓紧排毒祛湿。


03


处暑


推拿养生:

处暑在立秋之后,为秋季第二个节气。“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到了秋天,总是犯困,没有精神,这就是秋乏的表现。秋乏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因为夏季气血充于表,至秋气机下沉,但仍气动于先,血动于后,肌肤腠理多血而少气故易出现疲乏。

常用选穴:

1.百会穴(督脉)

位置: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五寸,或两侧耳尖连线之中点取之。

作用:益气升阳,开窍醒神。此穴是全身气血交汇的重要穴位,关联多条经络和器官。按揉此穴可以平肝熄风、安神醒脑、升提阳气,缓解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操作:双手拇指或食指叠按于穴位,缓缓用力,有酸胀感为宜。

2.风池穴(足少阳胆经)

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与风府相平。

作用:疏风清热,醒脑安神。处暑时按揉风池穴有助于预防头痛、感冒等疾病,因为风池穴能祛风解表、清头明目,适合季节转换时使用。

操作:头后仰,拇指环形转动按摩穴位1分钟,可感到此处有明显的酸胀感,反复5次。


04


处暑


衣食住行养生:

1.饮食清润御秋虎:根据《黄帝内经》的建议,处暑时节应“增酸减辛”以帮助收敛肺气,多吃苹果、葡萄、柠檬、山楂等酸味食物。


2.适当秋冻渐添衣:由于暑热未完全消退,白天仍然炎热,早晚温差增大,因此应逐渐增添衣物,以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达到保健防病的效果。


3.睡眠安怡应秋气:处暑后天气逐渐变凉,应调整作息,做到早睡早起,并适当午睡。这样能调养阳气,舒展肺气,同时保持平和心态,以应对秋季干燥。


4.运动养生:选择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等轻松运动项目,以微微出汗为宜,运动时间宜安排在早晚凉爽时。


05


处暑


精神养生:

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中医学上也有“秋应于肺,在志为忧”。这个时节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情,非常容易导致人心情忧郁,从而患上“秋季抑郁症”。因此要注意收敛神志,使神志安宁、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目不乱视,神返于心,乃静之本”,可通过闭目养神的方法,即每天闭目静坐半小时,眼睛自然闭合,目清耳静则神气内守而心不劳。

团队介绍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团队,是一支技术精湛、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的学术创新团队,形成了“针推康一体化”诊疗新模式。科室以痛症(颈肩腰腿痛)、瘫症(面瘫、中风偏瘫、截瘫)为“两翼”的主治方向,以热敏灸、力敏针刺与力敏推拿为特色技术,同时科室开展了铺灸、脐灸、隔姜灸、隔盐灸、穴位贴敷、火针、浮针、针刀、埋线、自血疗法、放血疗法、小儿推拿、产后康复、运动康复、骨科康复、神经康复、心理康复等多种疗法。科室以中风病、腰痛病、颈椎病、面瘫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产后腰痛、小儿疾病(婴幼儿腹泻、便秘、厌食、咳嗽、发热、肌性斜颈等)、睡眠障碍、焦虑障碍为优势病种。

作者:李钧尧

编辑:黄   颖

审核:陈文光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一科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一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