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气
日照数九冬至天,
清霜风高未辞岁。
冬至大如年
冬至,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已经到来。冬至是阳气初生、阴气极盛的转折点,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我们的养生方法应当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适应。冬至养生,关键在于温补阳气、驱寒保暖、调理气血,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壹
-养生要则-
一、饮食调养
冬至时节,饮食调养应以温补为主,旨在驱寒保暖,补充人体所需的热量和营养。
1.多食用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热量。
2.黑色食物入肾: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豆、黑芝麻等,被认为与肾相应,有助于补肾藏精,提高免疫力。
3.喝养生茶:如桂圆红枣枸杞茶,可益气养血、驱寒通络,适合冬至后饮用,尤其适合气血不足、手足不温的人群。
4.晚餐宜清淡:冬季胃口大开,但晚餐不宜过于丰盛,可选择菜粥或菜汤,既能暖胃,又不易发胖。
冬至如期,美好将至,何堪风雪长夜,待福,待你,待春风。休息一下,一起来看看小编家乡的雪景吧~
冬
至
二、起居调养
在起居方面,冬至时节我们应遵循“早睡晚起”的原则。由于冬季白天时间缩短,夜晚时间延长,人体应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特别是对于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人群来说,更应做到缓慢起床,避免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身体不适。同时,保暖防寒也是冬至时节养生的重要一环。冬季气温低,人体易受寒邪侵袭,因此我们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头部、背部和足部是保暖的重点部位。冬至时节虽然气温较低,但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这些运动强度适中,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消耗过多阳气。晒太阳也是冬至时节养生的重要方法。多晒太阳有助于阳气生发,我们可以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养生方法外,冬至时节我们还应注意情志调节。冬季天气寒冷干燥,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等情况。因此,我们要保持心情愉悦、积极乐观的态度,多参加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聚会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受。同时,我们也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等,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贰
- 节气物候 -
冬至分为三候。
DONG
ZHI
冬
至
一候
蚯蚓结
二候
麋角解
三候
水泉动
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一年将去,来日方兴,岁月轻慢,静候新春。
叁
- 穴位保健 -
冬至作为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时刻,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养生的重要时期。此时,采用穴位养生方法,可以通过揉按、搓擦、温灸等手法,刺激相关穴位,以温阳散寒、调理气血,从而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以下介绍几种冬至时节的穴位养生方法:
冬至节气知多少
/ DONGZHI
冬
至
一、志室穴
1.志室穴
志室之名,寓意深远。其中,“志”代表肾之精、肾气,“室”则指房屋之内间,意味着该穴位是肾脏精气外输膀胱经的门户。志室穴具有补肾壮腰、益精填髓的功效,对于肾脏的保养尤为重要。
位置:位于腰部,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的位置。
功效:补肾益精、强健腰膝。与肾俞穴配合使用,能够更有效地温补肾阳,改善阳虚症状。
操作方法:按摩或针灸志室穴时,应采取俯卧位或坐位,以双手大拇指指腹分别均匀、柔和地按揉两侧的志室穴,直至局部产生酸痛感。
二、飞扬穴
2.飞扬穴
“飞”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扬”指穴内物质扬而上行。飞扬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如同飞扬的火焰。同时,厥阳之名也寓意着膀胱经气血在此掘起上扬。
位置: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直上7寸,腓骨后缘处。
功效:清热安神、舒筋活络的功效。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能够联络表里,治疗与膀胱经相关的病症。
操作方法:
按摩:俯卧位或正坐位,用拇指指腹或中指指端点按飞扬穴,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点按3~5分钟,每日可多次进行。
针灸:直刺飞扬穴1~1.5寸,局部酸胀,向下肢放散。
*注意,穴位按摩和针灸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时令养生
2023年6月21日,我院在夏至当天开出“时令门诊”,分为春夏秋冬贯穿全年,给出市民及患者中医养生、中医治未病以及中医综合疗法的个性化诊疗模式。时令门诊根据患者体质,为患者给出当前时令最适合的养生干预方案,将中医养生文化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使老百姓更多地接受中医简便验廉的治疗方法。
秋季护肺卫,早秋气温高,湿燥为主。晚秋气温降,凉燥为主。养生贵在养阴润燥,重在强健体魄。可取天枢、肺俞等穴位;麦冬、鸡血藤等药物,共凑润燥生津,益气固表之效。
1.艾灸:关元、天枢、肺俞
2.穴位贴敷:三阴交、太溪、照海、膈俞、肝俞
3.秋茶方:南沙参3 麦冬3 莲子3 生甘草3
4.足浴方:百合15克、麦冬10克、当归15克、鸡血藤15克、石斛15克、艾叶15克、干姜3克、党参15克
5.香囊:合欢花10克、玫瑰花20克、月季花20克、百合20克
6.穴位埋针:合谷、曲池、少商
7.药膳:冰糖川贝炖雪梨
材料:川贝母粉3克,鸭梨1个,冰糖10克。制法:将鸭梨清洗干净,从上部1/3处横刀切开,挖去梨核,使梨呈内空的小碗梨盅形。把梨盅放入蒸碗,川贝母粉倒入梨中,再把梨上部盖好,用竹签固定,蒸碗中加入冰糖和少许水,隔水蒸约40分钟即可。连梨肉、带汤水一起食用。
治未病中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多年来通过大量实践,在中医特色体检、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及常见内科慢性病人群健康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健康管理体系。
“治未病”中心开展特色中医体检,充分发挥“治未病”科室特色的诊疗技术优势,将道生四诊仪、经络仪、TMT医用红外热成像系统等应用于中医特色的健康体检中,进行中医四诊的仪器判断、体质判断。
普通门诊、时令门诊时间:
周一~周五全天(西院)
周一~周五全天;周六上午(东院)
互联网门诊、时令门诊时间:
周一~周五全天
冬
至
冬至
数九寒冬得意來,
山茶此季花盛开。
阴极之至阳气生,
饺汤补益最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