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质量的副总工程师,很靠谱!

汽车   2024-10-15 17:19   重庆  


“团姐,下班了,我们先走了哟!”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整理数据的董团顿了顿,“你们先走吧!还有几天就要去参加国家级精益改善项目评比了,我再仔细核对下资料。”


董团,渝北工厂质量体系副总工程师,她用近20年的时间,将自己与“质量”捆绑,在技术质量领域深耕,绘制出了属于长安汽车渝北工厂的质量蓝图。




从无到有,她编制出专属于乘用车的检验标准



2005年的夏末秋初,董团从晋中平原来到山城重庆,开始了全新的旅程。彼时她初出茅庐,进入长安,从事铸造工艺技术工作。师傅曾告诉她:“铸造的实质是成型,主要特征是精度高、质量好。成品的质量取决于工艺技术是否先进、可靠。”当时的她只知其表,不懂其意,却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名为“质量”的种子。


进入2007年,正值长安汽车第二次创业,从微车领域向乘用车市场阔步迈进。董团毅然选择来到刚建成不久的长安汽车第一个轿车生产基地——渝北工厂,从事零部件入厂质量控制、检测工作。


如何全面有效地检验、控制产品质量,成了质量板块思考的“头等大事”。她意识到沿用微车质量理念和造车标准,已无法满足大众对乘用车的要求,必须编制出一套专属于乘用车的检验标准。


怎么编制呢?董团心里并没有清晰的思路。于是,她拜访长安福特的专家,学习工艺制造、质量管控方面的知识;拜访研发部门的产品工程师,请教轿车质量管控与评价的关重点及与微车的区别。


她还深入车间现场,查看分析影响车体质量的因素,将好的管理方法和工艺技术梳理总结,结合渝北工厂的现状,系统性地编制了CX20车型零部件品质基础书,绘制了检具基准书,并制定出第一版检具验收标准。


就此,渝北工厂的质量检验标准得到升级,亦为日后形成卓越绩效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跳出“舒适圈”,先期质量管控有新招



在零部件质量控制领域,董团一干就是10年,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的“质量”种子,也在渝北工厂生了根,发了芽。


2017年,逸动、CS35等多个精品车型正在渝北工厂如火如荼地生产,它们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出行的同时,也承载着长安汽车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品牌的愿景。看着长安乘用车在零部件质量控制领域已完善成熟,董团决定跳出“舒适圈”,向先期质量领域发起挑战。


参与项目量产前期管理、策划新车型管控要素、制定目标及达成路径,董团带领团队,在工厂与项目组、质量部等部门之间,搭起了一座高效的沟通桥梁。



3年的时间,董团参与的新品管理在每个节点都能如期通过,但她也发现每个新品在不同的项目人员手上,就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输出结果。如果能有一套规范的程序文件,规定每个节点输出什么内容,那么在新品管理上就能少走弯路,节约时间成本,提升新品质量。


于是,她和团队成员们行走在各工艺车间,梳理新品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办法及程序文件,查漏补缺、优化升级;将数字化理念引入新品管理中,建立了“应避免问题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固化模式。经过半年的摸索、总结,一套200页的程序文件——《先期质量管理手册》在董团的牵头下编写完成,沿用至今。


这期间,董团还不断为自己赋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实践,成功考取了“国家中级注册质量师”证书。质量的繁花已然盛开。




深入一线的“老中医”,斩获国家级荣誉



在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的关键阶段,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枢”、全球化“海纳百川”三大战略计划相继发布。产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不能掉队脱节,于是渝北工厂提出了打造“卓越型绩效体系”的目标。董团当仁不让挑起了重担,成为质量体系副总工程师。


拿下全国质量奖是实现“卓越型绩效体系”的一个必要路径,成功打造星级现场又是获取全国质量奖的重要环节。董团带领团队深入生产一线,就像老中医诊病一样梳理脉络,由表及里,“望闻问切”。最终,通过综合比较,选定两个班组进行星级现场示范的打造。


制定方案,协调资源,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她和团队就完成了两个班组亮点特色的梳理展现,并根据现场诊断出的不足,完成了有针对性的提升改进。


2024926日,董团带着项目,参加了中国质量协会主办的中国质量创新与质量改进成果发表交流系列活动,两个精益改进项目经过仔细打磨、精心准备、精彩展示,在众多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专业级荣誉称号。这是渝北工厂首次获得该项荣誉,标志着工厂的星级现场打造工作已初现成效。



20年时间,“质量”的种子在董团的精心耕耘下,在渝北工厂的天地里开枝散叶。董团,也从“只知其表,不懂其意”的质量小白蜕变成“董”质量的副总工程师。


供稿|胡邹莉

编辑|唐贵友

审核|张丹






你好长安
长安汽车官方文化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