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内侧运动传导通路——前庭脊髓束

文摘   2024-10-23 20:02   四川  



【基础理论】

内侧运动传导通路

——前庭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vestibulospinal tract,VST)是前庭神经核发出的主要传导纤维,其在调节肌张力、维持平衡及在三维空间中保持方向感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肌张力和不随意运动的精细调节,VST在维持正常运动功能中至关重要。CPPC技术通过姿势控制改善神经损伤患者的功能障碍,因此,深入理解并掌握VST的解剖和功能,对于准确应用该技术至关重要。

01前庭脊髓束的解剖

现有研究已证实两条前庭脊髓传导束:前庭脊髓外侧束(lateral vestibulospinal tract,LVST)和前庭脊髓内侧束(medial vestibulospinal tract,MVST)。

LVST:起自前庭外侧核,经延髓下行至同侧脊髓前索白质,几乎在整个脊髓内走行,由中间神经元换元后到达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相应的抗重力肌。

MVST:主要起自前庭内侧核,经延髓走行于内侧纵束,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止于颈髓及上部胸髓的中间神经元,支配头颈部、上部胸廓及肩胛带相关肌肉。

02前庭脊髓束的功能

VST的基本功能在于调节躯干肌张力、维持平衡功能及在三维空间中保持方向感。具体而言:

LVST主要作用于同侧躯干及四肢的近端伸肌,对同侧伸肌运动神经元起易化作用,同时作用于α和γ神经元。LVST在兴奋伸肌的同时,对双侧屈肌神经元产生交互抑制作用。例如,当一个人往右侧倾斜时,左侧的伸肌会受到同侧LVST的易化激活,同时右侧的伸肌会受到抑制以稳定身体重心维持直立体位。

MVST主要作用于头颈部抗重力肌肉,其含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纤维成分,具有对双侧躯干肌抑制和对侧躯干肌兴奋的作用。例如,在向前跌倒时,MVST将从前庭系统接收关于身体相对于重力的位置的信息,并将兴奋信号发送到颈部伸肌。同时,抑制信号被发送到颈前屈肌。结果是颈部向上移动,逆着跌倒方向移动,以保护头部免受撞击,并伸出双手。

LVST和MVST两者共同协同,通过提供脑干对肌张力、姿势的控制和重要反射,调节并稳定头、颈和躯干在三维空间的位置关系。

VST对抗重力伸肌的作用通常被红核及小脑的下行传导束所抑制,当这种抑制作用消失时,可能表现为持续的伸肌亢进。

正常的前庭脊髓反射

前庭脊髓反射消失

03总结

VST在维持平衡和姿势相关肌张力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实践发现通过合理利用和训练VST的相关功能,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随意运动表现、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并改善平衡功能。CPPC技术理论基于对神经传导通路解剖及功能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患者制定更精准化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帮助他们实现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Clark DLBoutros NNMendez MF (2010) The Brai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Neuroanatom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Omura Y, Kaminishi K, Chiba R, et al. A Neural Controller Model Considering the Vestibulospinal Tract in Human Postural Control. Front Comput Neurosci. 2022,16:785099. 











【END】

素材来源|CPPC技术团队

文字编辑|赵科洪

图片、编辑排版|赵敬予 陈耀泉

责任编辑|江汉宏


中枢传导通路与姿势控制技术(Central Pathway & Postural Control,CPPC),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高强教授团队提出:应用神经科学理论解析患者功能障碍,以姿势控制的中枢神经传导通路内在机制与外在表现为核心,以中枢激活和抑制为基本方法,通过康复训练和神经调控等多种形式进行以姿势控制为中心的康复治疗技术。详情介绍请点击“华西神经康复治疗CPPC技术简介”。

CPPC技术研究与应用
分享关于华西康复神经物理治疗技术--CPPC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