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03时59分,迎来大寒节气。
《孝经纬》有言:“小寒后十五日,斗指丑,为大寒,至此凛冽极也。”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
经过一冬的酝酿,此时寒气逆极,坚冰丛生,最是难熬。
赶上家家户户都在忙年、迎年,身体健康,亦是欢度春节的关键。
牢记以下三宜、三忌、三秘诀,过好寒冬最后15天,看完记得为亲友转发收藏!
01 三忌
·病毒不防
《大藏经》有云:“疗疾治病,不如避之为吉。”
冬季病毒肆虐,一直是各类传染疾病的高发期。
如呼吸道疾病、流行性感冒、支原体感染等,屡见不鲜。
与其等感染病毒后饱受折磨,不如事先加以小心防范。
出门时,保持社交距离,戴好口罩,尽量少去人群密集之地。
平日里,勤洗手,常通风,多锻炼,提高免疫力,方能少有病毒侵扰。
·御寒不严
民谚有云:“小寒冻土,大寒冻河。”
大寒时节,是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
朔风裹挟冷意呼啸而来,阴寒之气密布天地间。
若御寒不严,寒邪入体,则气血不畅,疾病多发。
故而,穿衣最好以分层保暖为要,同时戴帽子、系围巾护好重点部位。
寒从脚下起,厚实的鞋袜也必不可少,睡前可常用热水泡脚以祛除寒气。
·燥气不润
风寒暑湿燥火,为致病的六大根源。
而冬日除了显著的寒邪外,燥气也不容忽视。
天气寒冷多风,室内温热干燥,体内水分蒸发加快,极易上火。
轻则皮肤瘙痒,呼吸不畅,重则耗损肺脏肠胃的津液,诱发内疾。
燥则润之,此时节一定要多喝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加强护肤保湿。
02 三宜
·饮食宜补
俗话说:“冬令进补,来春打虎。”
大寒,是最后的进补黄金时间,有事半功倍之效。
进补应以食补为主,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如阳虚体寒者,可多吃牛肉、羊肉、鸡肉,温阳补气。
而阴虚燥热者,可多吃银耳、百合、莲子,滋阴养肺。
但切不可乱补大补,否则适得其反,还会伤了身体的根基。
若是有慢性疾病的人,不妨谨听医嘱,在医生的建议下制定进补计划。
·运动宜慢
常言道:“冬天动一动,少生病一场。”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四九大寒天也是如此。
经常运动,锻炼身体,才能真正增强抵抗力,御寒防病。
但冬天应以慢运动为主,不可过于剧烈,不可大汗淋漓。
毕竟,天寒地冻,血压血管应变力变弱,肌肉关节较为僵硬。
唯有慢下来,慢热身,慢呼吸,慢跑步,方能避免意外发生。
·心态宜平
古人说:“心为君主之官。”
大寒时节,昼长夜短,日照时间减少,会加重抑郁情绪。
年终总结和工作压力在年尾叠加,亦让人时常感到焦虑疲乏。
春节前,家中需要处理的琐事数不胜数,难免也使人心气烦躁。
可心情不佳,心态不好,所有的养生都是徒劳。
因此,一定要放平心态,调养情志,保持微笑,凡事看开。
情绪不佳时,找亲友诉诉衷肠,或是读书写字静心养性,皆能解忧忘烦。
03 三秘诀
·早睡晚起
《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天人相应,冬季万物闭藏,人也要顺应天时,藏精蓄锐。
若是熬夜晚睡,易导致体内阴阳失衡,精神萎靡不振,病症频发。
建议平日里比往常早睡半小时到一小时,待日出后再起床活动。
睡眠充足,体力恢复,人的状态自然向上向好,有绝佳的精气神面对生活。
·避寒就暖
诗人元稹写:“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热在三伏,冷在四九,大寒恰在四九后,寒冷至极。
风雪低温天气常有,宜居家避寒就暖,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时间。
尤其是年老体弱的人群,清晨和傍晚最好宅家不出,谨防受寒,落下病根。
更何况,年底了,多与家人一同度过美好春节时光,亦是人间一大乐事。
但也不能过度贪暖,适时开窗通风,合理增减衣物,才是冬日养生却病的良方。
·忙闲有度
民谚有云:“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四季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大寒一过,又是一年。
此时,离春节不足十天,既要忙工作总结,也要忙回家过年。
备年货,大扫除,走人情,虽是冬闲,却少有真正闲暇的时刻。
可劳则气耗,太忙,必然会损伤身体,一张一弛,方能细水长流。
所以,别把自己逼得太紧,学会忙里偷闲,该休息就休息,该放松就放松。
人只有健康平安,才能享受生活,陪伴家人,过好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