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贫穷患难,亲戚相扶;婚姻死丧,邻里相助。”
无论遇上难事,还是面临大事,都少不了亲戚的支持扶助。
亲戚之间,本是同根生,彼此血脉相连,平日经常走动。
贫不嫌,富不妒,难不躲,相互帮衬,才是亲戚的情分。
然而现实生活中,亲戚情分有深亦有浅,有浓亦有淡。
老祖宗8句大俗话,点破了人性,说透了亲戚!
01
走亲如拉锯,不来不去。
译文:
亲戚的走动就如同拉锯条,要是你不来,我也不会去。
感悟:
《礼记》有云:““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相互走动,有来有往,是亲戚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
毕竟,谁也不愿意“剃头挑子一头热”,上赶着迎合讨好。
过节送礼,有事随礼,带着东西上门探亲,若总是有去无回,就无法长久维持。
人和人,都是相互的。双方都重视这份亲戚情谊,投桃报李,才能细水长流。
02
亲戚不共财,共财断往来。
译文:
亲戚间最好不要有共同的钱财,否则很可能因此断了来往。
感悟:
有道是:“吃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
这世间绝大多数人,每天都在为碎银几两而奔波劳碌。
维护自己的利益,赚取更多的钱财,是人之常情。
但是无论如何,尽量别找熟悉的亲戚一起合伙做生意。
亲戚共财,看似亲上加亲,实则后患无穷。
一旦有了钱财上的纠葛矛盾,情分再深也会消耗殆尽,甚至反目成仇。
03
门前放根讨饭棍,亲戚故友不上门。
译文: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亲戚故交也不愿意登门。
感悟:
《增广贤文》中说:“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当你深陷低谷、身无长物时,千万别找亲戚求助。
对方见你困窘,避之唯恐不及,哪还顾得上伸出援手。
世情冷漠,人心现实,谁也不想平白增加自己的负担。
常言道:“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因此不要怨怼,也无需责备。
人穷志不穷,不要躬身求人,而要努力挣钱,才是最清醒的活法。
04
一辈儿亲,两辈儿淡,到了三辈儿不管饭。
译文:
一辈人关系亲近,第二辈子女之间就渐渐疏远,到了第三辈,往往形同陌路。
感悟:
一代至亲,两代表亲,三代不认亲。
祖辈可能密不可分,但到了父辈就渐行渐远。
至于第三辈,来往不多,感情淡漠,甚至可能见面都不相识。
这是当今社会的常态,不必感叹伤怀。活在当下,珍惜情分,便已足够。
05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译文:
穷人住在闹市也没有亲戚理睬,富人住在深山也会有亲戚拜访。
感悟:
俗话说:“不信且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人情冷暖本就如此,过起日子来,谁不是朝钱看。
你若没钱,血脉相连的亲戚尚且对你冷嘲热讽。
你若有钱,走到哪里别人都高看你一眼,再远的亲戚都蜜语甜言。
对于那些嫌贫爱富的亲戚,也不必多谈亲情,不如敬而远之,做好自己。
深耕能力,专攻事业,当你变得足够优秀,多的是亲戚对你笑脸相迎。
06
亲戚都是两面光,怕你无,恨你有。
译文:
亲戚大多都是两面派,担心你一无所有,又嫉妒你飞黄腾达。
感悟:
农村有句老话儿:“兄弟盼穷,亲家盼富。”
同胞的兄弟姐妹各自成家后,盼着对方比自己穷一些。
亲戚大多如此,不是希望你过得不好,只是见不得你过得比他好。
如果你的境遇太过不堪,亲戚一边会真心为你担忧,一边也会怕你连累他。
可如果有朝一日你飞黄腾达,亲戚又会百般嫉妒,甚至比外人更难受。
千万不要高估亲戚关系,没钱别诉苦,有钱别炫富。
保持低调,留点心眼,方可周全自身,维系亲情。
07
门前拴上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
译文:
家中若是富贵显达,原本关系疏远的人,也会来攀亲戚。
感悟:
唐代孟郊《伤时》诗云:“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
人情势利,爱富嫌贫,古往今来皆如此。
纵使过去从无往来,原本谈不上是亲戚。
只要你有钱有势,也会有人主动前来攀亲道故。
这些人,并无真心实意,不过是想占些便宜、要点好处。
对其保持最基本的客套,就已经尽了礼数。
08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译文:
再近的亲戚,三年不上门,也会变得疏远淡漠。
感悟:
俗话说:“茶水会凉,情分会淡。”
哪怕是直系血缘的亲戚,也是如此。
如果彼此之间长期不来往,大事不登门,年节不拜访。
名义上是亲戚,实际上亲情早已所剩无几,只余下几句寒暄、一番客套而已。
亲戚越走才越亲,平日里再忙也要常联系、多关照,逢年过节别忘了相互走动。
唯有如此,难事才有人帮衬,好事才有人分享,也不至于让亲情归于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