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年底了,少不了工作应酬与亲友聚会。
无酒不成席,推杯换盏间,气氛才好,情味才浓。
但是喝酒,不在于酒量,而在于酒品,懂规矩、有格调、会聊天。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喝酒,是一门技术活儿!
01 喝酒的人,要懂规矩
《孟子》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喝酒亦是如此,从入座到离座,规矩无处不在。
虽无明文规定,但却是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则。
若是不了解、不遵守,势必会冒犯他人于无形之中。
酒桌上的规矩礼仪,谙熟于心,付诸于行,方能主宾尽欢。
入座时,宴客主人要精心安排座次,主宾位于右,副宾位于左。
身为客人,则要耐心等待主人的邀请再入座,以表对主人的尊重。
选酒时,应根据众人喜好、不同场合,确定合适的种类和价格。
倒酒时,酒满欺人,注意别溢出来,再者就是不能用左手倒酒。
敬酒时,须井然有序,主次分明,酒杯记得略低于对方,以表尊重。
劝酒时,要保持风度,语言得当,切不可强人所难,把酒场当成战场。
离座时,若是中途离席则要举杯致歉,一同离席也别忘了礼貌致谢话别。
酒品即人品,喝酒懂规矩的人,往往口碑出众,人缘上佳。
无论走到哪里,让人如沐春风,受人欣赏尊敬,也更容易赢得青睐和机遇。
02 喝酒的人,要有格调
《增广贤文》中讲:“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喝酒的人,喝的是雅趣,喝的是情谊,需有格调。
并不是为了喝酒而喝酒,什么人都能与之把酒言欢。
低质量的酒局,只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有百害而无一利。
喝酒的格调,大致分为三个境界。
如果和萍水相逢的人,喝得杯盘狼藉,就落了下乘。
几个下酒菜,三五知心好友,谈天说地,方是中乘。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自得其乐,则是上乘。
若想意趣更上一层楼,饮酒的时令也十分讲究。
春日花中饮酒,夏日山上饮酒,秋日月下喝酒,冬日雪前饮酒。
美景和美酒相得益彰,方能品得酒中真味,识得人间风雅。
03 喝酒的人,要会社交
欧阳修有云:“醉翁之意不在酒。”
喝酒,为的不是饱腹,而是疏通人脉、维系感情。
换句话说,喝酒,很多时候就是人情往来。
酒桌上,喝得尽兴,聊得开心,不是朋友的都成了朋友。
与之相反,喝得无味,席中无话,喝再多也是白喝。
喝酒的人,多少得懂些社交技巧,以活跃气氛,达成目的。
眼要察言观色,转移不合时宜的话题,他人的微妙暗示也要领会。
嘴要风趣幽默,开口捧场,避免冷场,让整个酒局轻松愉快。
耳要善于倾听,是尊重也是真诚,才会使得情谊在不知不觉中升温。
心要众人同乐,千万不能只顾自己快活,却忽略了席中人的感受。
不止如此,酒桌社交还涉及文化修养、生活理解、人生洞察等方方面面。
提升自己,丰富见解,兼具情商与智商,方能在酒桌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04 喝酒的人,要护身体
有道是:“小酒怡情,大醉伤身。”
喝酒虽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也要适可而止。
倘若喝得酩酊大醉,便容易胃疼头痛,酒精中毒。
长此以往,会导致肝脏产生不可逆的伤害,甚至妨碍寿命。
所以,既要享受酒中趣味,也得讲究方式方法,养护好自己的身体。
喝酒前,不宜空腹,要吃点食物垫一垫,或者提前喝点酸奶。
不仅可以缓解酒精对肠胃的刺激,也能加速对酒精的消化分解。
如果最近在吃药,千万别喝酒,否则很可能产生或加重副作用。
喝酒时,要小口慢喝,不喝掺酒混酒,还要多动筷子,多吃菜。
胃里有足够的内容物,才能延缓酒精吸收,不容易呕吐宿醉。
喝酒后,不妨喝一杯蜂蜜水或果汁,以缓解醉酒后的代谢紊乱。
倘若出现意识不清、胡言乱语等状况,不要心存侥幸,务必及时就医。
《小窗幽记》有言:“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酒量欠佳,别逞能;酒量过人,别放纵。
身体是第一位的,不贪杯,不大醉,方可健康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