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志林》中记载,好友张鹗(è)听闻苏东坡养生有道,便来请教法门。
苏东坡欣然提笔,写下四味“药方”相赠:
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无事以当贵。
四味“药”不花一分钱,却能养气色、强体魄、宽肠胃、修心性。
健康长寿的秘诀,就在于吃好四味“药”,养好精气神儿!
01 早寝以当富
陆游有句诗说:“不觅仙方觅睡方。”
睡眠,是一天生活的圆满收尾,更是健康的最好开端。
每晚熬夜不睡,看似是延长当天的时间,实则是偷走未来的寿命。
要知道,踏踏实实睡个好觉带来的滋养,远远胜过凌晨屏幕前的片刻愉悦。
只有一夜安眠,才能精力充沛,迎接清晨的阳光,开启全新的一天。
历来皇帝享受锦衣玉食,却难逃早衰之苦,能活过七十岁的都寥寥无几。
然而,乾隆皇帝却活到了89岁,成为中国最高寿的皇帝。
他的长寿秘诀,就是早睡早起,规律作息。
每晚八九点钟,夜色渐深,乾隆准时熄灯就寝,从不拖延。
早上起床时,还不到五点,但乾隆从不觉得困顿,反而能精神焕发地投入政务。
如此日复一日,到晚年不仅身体健康,还将大小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现代社会中,熬夜是生活的常态,“日落而息”的自然节律早已被抛之脑后。
殊不知,每一次熬夜都是对身体的一次透支,最终会以更高的代价偿还。
苏东坡诗云:“一枕清风直万钱,无人肯卖北窗眠。”
人生在世,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唯有睡个好觉,养个好身体,才是福报。
生活再忙,也要学会抽身出来,先把身体照顾好,才能谈未来可期。
02 安步以当车
常言道:“走为百练之祖,百练不如一走。”
徒步行走,虽不如车马迅捷,但一路走来强身健体,何尝不是更高层次的享受?
走,是最简单的锻炼方式,却蕴含着最神奇的养生效果。
哪怕只是每天散步半小时,也能起到养护心肺、舒展筋骨、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家杨绛曾笑称自己是“宅女”,但是健康养生方面,她一点都不“宅”。
每天早上,杨绛都会和丈夫出门散步,几十年来,雷打不动。
即使后来年龄大了,不便出门,她也要坚持在家中行走7000多步。
正因如此,杨绛到老腰背挺拔,精神矍铄,最终迈过了“百岁”门槛。
《养生要录》有言:“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
“走”是为精神做减法,无需刻意,只需慢步,那些紧张与疲惫都会随之远去。
“走”是为身体做加法,迈开脚步,舒展筋骨,每一段路都积淀着生命的安康。
与其宅在家,不如走出门,看见阳光洒落肩头,听见树叶沙沙作响。
脚下的路多了,身上的病就少了,寿命也跟着变得长久。
03 晚食以当肉
《东坡志林》有云:“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晚食”不是刻意拖延不吃,而是未感到饥饿时,不要急于进食。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除了一日三餐外,还要吃各种零食、夜宵。
殊不知,长期暴饮暴食,肠胃负担过重,疾病也会随之而来。
晚一点吃饭,是为了给食物消化的空间,给身体缓冲的时间。
饮食不在于丰盛,而在于适量。“刚刚好”,就是最健康的状态。
苏东坡是历史上著名的“美食家”,无论境遇多糟,他都能以美食为乐。
然而,好吃、爱吃如东坡,亦懂得控制口腹之欲。
他在《节饮食说》一文中,给自己立下规矩:
早晚饮食,最多喝一杯酒,吃一道荤菜,即使有贵客到访,也不能食过三荤。
苏东坡坚持遵守,纵使一辈子颠沛流离,也没得大病大患,反而益寿延年。
《饮膳正要》有云:“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
最好的饮食规律,就是饿了再吃,渴了再喝,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一日三餐有度有序,身体才能真正得到滋养。
04 无事以当贵
无门慧开禅师有言:“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生活中,许多人房子买了更大的,车子换了更新的,但内心焦虑始终不减。
那是因为想要的多了,就难免会被欲望控制,越追越累,越得越苦。
其实,人最舒畅的时候,往往不是物质丰盈的那一天,而是心头清净的那一刻。
养生不止在于养身,更在于养心,活得通透自在,才能身心舒畅,益寿延年。
作家何权峰曾在书中写过这样一件事:
某位科室主任因过度劳累突发心脏病,抢救了三个月才脱离生死线。
这场意外过后,他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并总结出两条守则:
第一条,别为芝麻绿豆的小事耗费心力。
第二条,所有事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
《卫生宝鉴》有言:“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许多病痛的根源,不在于身体,而在于对生活的执念、对他人的苛求。
欲望和矛盾面前,不妨一笑而过,既放过了别人,又治愈了自己。
人生在世,简简单单就是福。
读一本闲书,品一壶清茶,珍惜当下,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