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挤眉眨眼、扮鬼脸,可能不只是太调皮

健康   2024-12-10 19:01   北京  

有一种疾病叫抽动症,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

在疾病初期,或病情比较轻的时候,孩子一般会表现为频繁眨眼、咧嘴等等,很多家长认为这是一种坏毛病、坏习惯,就会给予严厉的批评指责和控制。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

那么抽动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都有哪些症状?应该怎么治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抽动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到目前为止,抽动症的病因还不是十分清楚,但是研究发现,它的发病和遗传的关系比较密切。
遗传学研究发现,抽动症有家族聚集性。60%左右的患者有家族史,多的时候,可能一家中有四五个人,比如妈妈、舅舅、姑姑、叔叔等等,都患有这个病。
从双生子的研究中,也能够发现同卵双生的孩子,他们同时患病的概率非常高。在双胞胎中,同时患病的概率在77%左右。所以抽动症和遗传的相关性非常高。
另外,它的发病也和神经发育障碍、神经递质紊乱、神经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在这个基础之上,社会心理因素常常作为诱因,诱发了抽动症的发病。


除了眨眼、咧嘴,抽动症还有哪些表现


抽动症是一种起源于儿童期的,以抽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疾病。
从临床上的发作特点来说,它主要是一组肌群不自主的、快速的、多发的、反复的、无目的性的抽动。以运动抽动为主要形式,也可以同时伴有发声抽动、感觉性抽动。
运动抽动一般是头面部先出现,比如眨眼、挤眉、努鼻子、咧嘴等等,可以逐渐发展到颈肩部、肢体和躯干,比如点头、摇头、扭脖子,还可以出现耸肩、踢腿、下蹲、蹦跳等各种复杂的抽动形式。
与运动抽动相比,发声抽动通常会晚1-2年才会出现,比如清嗓子、吼叫声,或者重复说话、骂人等等。
感觉性抽动就是表现为身体局部的不适感,比如冷、热、痒、疼,还有的孩子会觉得憋气,就是长出气,但是检查却没有任何器质性的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陆小彦主任说,她曾经就碰到过这样的孩子:
这个孩子下午一放学就感觉上不来气,胸闷难受,家长非常紧张就带他看急诊,做各项检查都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呼吸、血压、脉搏都是正常的,然后就回家了。等到第二天放学,又出现同样的症状,再次看急诊,反反复复。后来确诊是抽动症,治疗之后,这种症状就消失了。


抽动症应该怎么治疗


抽动症主要就是药物治疗,还有心理行为的干预,它是一种综合的治疗措施。
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孩子出现抽动症相关的症状,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如果孩子的病情比较轻,或者是短暂性的抽动,可以先观察一两周或一个月,如果一直不好,就要积极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分为几大类:
一类就是α受体激动剂,以可乐定为代表;
还有一类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最常用的就是硫必利这一类的药物;
抗精神病类药物以往用氟哌啶醇比较多,因为这个药的副作用比较大,目前逐渐用新型的药物来取代,代表的就是阿立哌唑这一类的药物。
还有抗癫痫类药物。不过这类药物不太推荐使用,因为从发病机理来说,抽动症和神经递质紊乱有关系,最主要的是多巴胺受体功能亢进,还有突触后膜的多巴胺受体超敏状态,所以更适合选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在心理治疗方面,如果疗效比较好的话,可以有效地减轻病情、减少复发,防止共患病的出现,但是它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对一些轻型的患儿,主要是用一些心理干预的方法,给孩子更多的支持、鼓励、帮助,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心理转移等方法来减轻症状。对于一些严重的孩子,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订,但是总的治疗原则就是减轻或控制核心症状,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儿的社会功能,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医学微视官网 - 陆小彦 主任《抽动症》

本文版权归医学微视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ID:yixueweishi),谢绝直接搬运。 

医学微视
医学微视,随时随地看到北京各大医院知名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