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前准备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课中实施就会有条不紊、事半功倍,课后反思才会真实有效。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作者 | 崔华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环节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益。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凭借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备课,才能更有底气站在讲台上,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独,就是教师立足于自己的学识素养,借助一定的教学资源,对课标要求、教材文本、学情等进行独自研究。群,就是教师在独立备课基础上,教研组再共同研究会商各自的备课成果,取百家之长,形成集体教案,教师根据集体教案重新修改完善,形成既有集体智慧又有自己个性表达的教学设计。教师经过这样的备课过程,再付诸教学实践,能够最大可能完成教学任务,也一定会有新的创造和生成,从而体现了“个体自备、打好基础,集体群商、形成共识,个人再备、突出特色”的集体备课基本要求,也达到了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提高效益的集体备课目的。
我们日常对教师教案书写的要求是,大部分教师要写详案,少部分教师经过学校批准后可以写简案。一旦累积10年以上的详案书写,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把握,对教学的组织实施,对学生突发问题的处置都会得心应手。简案是相对详案而言的,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基本内容撰写的简化版教案,至于如何导入、如何选取教学方法、如何组织教学等,都可以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现场处理,即时处置。所以,可以写简案的教师大部分应该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会随着课堂教学的需要和生成随时熟练加以运用,不需要面面俱到,详细写在教学设计里。
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备课都是课前备课,大部分教师注重课前备课。实际上,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备课的停止。因为课前备课只是教学的准备工作,不等于实际活动效果。教师只有在教学后才会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只有在学了以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因此,课后反思就成了备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果说课前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奏,那么课后总结反思就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就是课后备课,也称为“第二次备课”。教师对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得失的总结反思,是为了避免重复性失误、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的再备课,是为了继续改进、完善和提高后续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成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过程,对于教师备课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部分新教师来说,备课也要经过“模仿—规范—创新”的学习过程,最好的学习是模仿。新教师在模仿过程中,要多想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理解文本,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优秀教案的分析和思考,能帮助新教师不断积累备课的经验,提高备课的质量。当然,模仿不是抄袭,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就是要不断积累教学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些储备的教学资源就会源源不断在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
先听课后上课,也是备课的一种方法。教师将先听其他教师的课作为自己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观摩的过程就是模拟真实课堂教学预演的过程。走进其他教师的课堂,在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会感知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生成哪些问题,就会减少预设和生成的差距,并提前准备相应的教学策略。总之,备课是教师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基本工作。教师课前准备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课中实施就会有条不紊、事半功倍,课后反思才会真实有效。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