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可畏!后生可爱!

教育   2024-10-26 00:24   江西  
拜伦说,青年人充满活力,像春水一样丰富。有幸三天观课,聆听春水一样丰盈润泽的年轻人讲课,感觉自己的生命细胞也活跃起来了。每一个人的闪亮登场,循循善诱,侃侃而谈,让我震撼,让我眼热,不禁感慨:后生可畏!后生可敬!

虽说我是这次无生课堂的竞赛评委,但我自觉认为我是观课者,我是学习者,三天的耳濡目染,惊诧这些水嫩水嫩的年轻人,竟能这样精彩纷呈,吓得我丝毫不敢懈怠,只好继续按照老祖宗的“活到学到老”的训条前行,我怕打个盹的功夫就被这些花样年华的后浪粗犷拍死在沙滩上。

惊艳!

一惊课件之美

我没想到每位选手的课件都做得那么精彩而专业,图文布局,色彩搭配,画面呈现,播映展示,体现的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当幻灯片展开的时候,我总有一种羡慕紧张感,心向往之而不能至的遗憾油然而生。邹玲老师的春江花月夜的图景展示,袁卓敏的扬州战前战后的对比,邵佳英的说文解字,许秀的未庄与茶峒图景,姚涛的红楼关系梳理......可以说,每个选手的教育技术水平都达到了上乘!我如何赶上他们呢?

二惊设计之巧

选手们大量选用经典老课文,本来是现饭炒得三次狗都不吃,经典老课文已经被无数人咀嚼过,课文的知识、内涵、感情都被蜂蝶蹂躏了无数遍,我不知道他们会如何炒这碗现饭,对在讲台历练成精的观课教师而言,心灵得准备接受摩擦。但25位选手各显神通,硬是用新瓶装老酒,以各种出其不意的方式引领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邵浩浩老师,把《梦游天姥吟留别》《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两篇老师们烂熟于心的老课文硬是以一个全新的学术视觉呈现给我们。他以佛洛依德《梦的解析》为理论依据,引领学生来把握两文的梦境与现实、作者困境与欲望、梦境与真实内心,从而走向诗人的内心世界。

邹玲和涂芳老师,都采取让学生拍摄镜头的方式,引领学生走向文本的揣摩,关注到学生的心理,活动中学习,寓教于乐,兴致盎然,特别是涂芳老师将故事设置在一个小屋子里,将三十年前后周朴园、鲁侍萍的人生轨迹进行对照,让学生从戏剧冲突中真切感受到周朴园有过温情,有过无奈,有过不得已,有过冷漠、凶恶,学生可以从她的教学中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周朴园,感受到周朴园凶恶、虚伪的背后也有可怜可悲之处,从而引导学生悲悯不只是针对弱者的,也要学会对强者甚至作恶者怀有悲悯之心。

涂静老师,以名家名言为依据,以莫言、亚里士多德对悲悯、崇高的界定入手,引导学生对比阅读窦娥、哈姆莱特、周朴园,直击灵魂之问,理解悲悯的真谛。架构宏大,把控具体,给我耳目一新之感。

李倩老师和徐斌老师是本次25位选手中仅有的两位讲论述文的老师,而且他们讲的都是毛泽东的政论文,李倩老师讲的是《人的正确认识从哪里来》,徐斌老师讲的是《反对党八股》,这两篇文章对江西所有语文老师而言都是新课文,以前老教材没有选这两篇文章,毛主席的政论文,政治性强,针对性强,时代性强,政论文因以理论、逻辑、思辨见长,趣味性少,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都很难激起共鸣,教学难度是相当大的,而李倩老师讲的《人的正确认识从哪里来》理论性更强,难度更大,更富有挑战性。尽管两个文本难度大,老师们面临的挑战比上文学类作品要大得多,但李倩老师和徐斌老师设计构思独具匠心,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才智和架构能力。

李倩老师这节课是第三课时,属于总结性质的。她紧扣文本,展示如何抓住具体句子来领会文本的逻辑美和语言美,虽然她讲解的时间比较多,但是让观课的我学会了如何架构这样的论说文。好课不在乎老师讲的多少,而是在乎是否有趣、有法、有度。李倩老师的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是能把枯燥的理论诠释得透彻,操作性强,对老师而言,是可以借鉴和复制的课;对学生而言,学法指导强,学会了如何讲逻辑。而且李倩老师这种纯原创的做法,更是惊艳。

徐斌老师的《反对党八股》的设计,是费足了功夫的。小视频带学生穿越做延安干部参会,以参会说明书的形式来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梳理八条罪状,再回到当地传达会议精神,实践会议精神。这种探索,至少把学生赶着去活动,去阅读文本,去思考。选择好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李倩和徐斌是参赛选手中选论述类文本的少数派,敢于挑战难出彩的文本,至少是勇气可嘉。

吴悦和邵佳英两位老师不谋而合选择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谓同课异构。

吴悦老师以明火、暗火为突破口,把明面的火烧草料场和林冲心里的怒火慢慢燃烧结合起来分析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把老酒用个新瓶装着出售,取得妙趣横生的效果。

邵佳英老师用说文解字的方法,在林冲的冲字上大做文章,把林冲性格的演变诠释得恰到好处。这种构思,体现邵老师设计的用心。

吴小涵与周书雨两位老师都讲《祝福》,但周书雨是群文阅读,将《祝福》和《装在套子里的人》进行比较阅读。这都是经典老课文,要上出新意不容易。

吴小涵老师由“三问之源”开启,起到当头棒喝的效果,接着来追查真凶,渐入佳境走向代入自我,三问之答。结尾的问题设置新颖,既是推进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也是照应开头,形成遥相呼应。

周书雨老师是群文阅读,她从典型者、旁观者、闯入者来分析两文中的人物,比较两文人物的异同与主旨的关系,这个设计构思本身是很精彩的。

《荷塘月色》也是传统经典篇目,要上出新意也是非常艰难的。李婧老师展示的设计,架构宏阔,大刀阔斧三两下就从“这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把文章的思路理得清清楚楚。并且以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架构起对文章的解读,可谓设计别有新意。可惜的是,没有沉潜到文中的描写中来感受另一个世界的美。

同样作为经典篇目的《屈原列传》和《陈情表》,张玥老师和陈明华老师处理经典篇目的设计是各有千秋的。

张玥老师的设计体现时尚的特点,她依据《生涯规划》中MBTI的性格类型分析引导学生来讨论屈原适合的职业,探究屈原在政治家和文学家之外的选择。张老师的设计紧扣时代特点,以新新人类的眼光来解读屈原,这是很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大胆设计。

陈明华老师以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为抓手,来构架起全文的教学设计。从适当的人、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动机、适当的方式四个维度来解决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的问题。这份设计精当而不乏厚重。

《哦,香雪》,这是一篇新课文,以前老教材只在读本中出现过,绝大多数老师以前是没教过这篇课文的。对于诗化小说,采取传统的小说教学显然很难操作。这篇小说篇幅很长,张燕梅老师很机智,让学生找出写香雪的段落,由事到人,分析出香雪的形象特点以及火车、铅笔盒的象征意义。设计构思,主打一个简明扼要。

《阿Q正传》和《边城》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篇小说,没想到被许秀老师的设计构思惊呆了。许老师从两地命名特点比较、民俗民风比较、人物关系比较,来揭示两位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设计有创意,实现了长文短教、比较更见深刻的目的。

谌海清老师的《红烛》,设计的最大亮色就是资料详实丰富,谌老师在设计这堂课时,可谓博览群书,背后的功夫不言自现。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这是需要勇气和底气的。姚韬老师以心理分析师的角色来问诊迎春的心理疾病,从迎春的人际关系网中来寻找迎春疾病的表现,实际是引导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技巧,这个设计构思有趣有法,经验可复制,操作性强,后生可敬可畏。

《将进酒》这首诗,是教材中的传统篇目。王凯贤老师和许小宇老师均抽到这一课,而且他们都把诵读教学作为突破点,但两人的风格又是有很大区别的。

许小宇老师更是侧重于指导朗读技巧,让学生从朗读中品味关键诗句来体味诗人的情感变化。虽然常规,但稳打稳扎,落实教学目标。

王凯贤老师则是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紧扣文本,品悟酒中有悲、酒中有乐、酒中有愤、酒中有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诗人情感的变化。

黄玉冰老师让学生画故都的秋,从画的用色、景物层次、人物表现来诠释文中画面,这种设计构思的好处,至少鼓励学生认真阅读、品味作者笔下故都秋的特点,懂得用色彩和取景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努力试着去理解作者,去感受文本。

曹耐清老师则是遵循古诗词教学的原则,以意象为突破口,来指导学生学习《声声慢》,这是古诗词学习常常要用到的方法。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刘丽荣老师在设计时,采取知人论世的方式来解读忧、悠所反映的精神内核,两文联读,引经据典,在比较中让学生思考人生该做出何种选择。刘老师在构架时也是费了很多心思,光文献资料的详实丰富,就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王伟丽老师在设计《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教学时,稳打稳扎,将人物志向与性格梳理得清清楚楚,处理教材的基本功挺不错。

《沁园春 长沙》,教材处理难度不大,但要出彩并非易事。何桂林老师在设计本课时,紧扣职业学生的特点,突出思政特色。

三惊素质之高

很多参赛选手综合素质非常高,而且讲课个性鲜明,可敬可爱。涂静老师一上场,形象气质惊艳全场,用语雅致利索,语速语调恰到好处,抑扬顿挫激情洋溢。邵浩浩老师全场显得儒雅俊逸,普通话标准,音质优美,书卷味十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李倩老师用语考究,典雅隽永,全场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从这次赛课中,确实感受到很多老师是有阅读积淀的。

四惊总结点评之妙

涂薇老师的总结点评,可谓是本次赛事的高潮,特别是她对不足点的分析,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她不仅指出问题,更是指引改进方法,我相信对选手们的更上一层楼是大有帮助的。

感想

参赛,得奖固然重要,但更要关注的是学习优点,克服不足。
听了二十多节课后,我在想,虽然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素质不同,教学的共同点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课堂教学要有趣、有度、有法、有人。眼中有学生,就会想法将课设计得有趣,会因材而把握好度,一节课下来要让学生掌握学习该类文章的方法,学会知识的迁移。

语文课要上出自己的个性,非广泛阅读不可,早就有人说,语文老师应该是个杂家。钻研教材,读透文本,这是基本的要求。更进一步的是,应读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有积淀,才有底蕴,有底蕴课才上得有底气。

老师的职责应是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沉潜在语言文字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认知。教书是做着为灵魂摆渡的事,渡过学生,也渡过教师自己。

关注我,一起探寻好教育

名家论教E
本号发布名家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文章,以及邱益莲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教育教学文章,间或发布学生的优秀作文。工作室领衔人邱益莲,系特级、正高级教师,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评委,省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国培专家,省作协会员
 最新文章